在面对2011年以来的经济下滑时,新一届政府顶住压力,提出了“稳货币、活存量、去杠杆”的新金融方针。在消化此前货币超发以及大规模投资的泡沫前,在今年8月前政府并没有出台过任何大范围的刺激措施。促创新,救实体的措施,被外界认为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新面貌正在出现。
不过,经济以往过度依赖高投资的旧模式很难一夜之间转变,缺少了之前的猛药,经济增速不济。在坊间有一个关于经济状况不妙的笑话是,今年全国多地出现40摄氏度的罕见高温,却少见以往的拉闸限电,可见工业用电量较往年下降的幅度之深。面对经济超预期下滑,李克强总理提出了经济的“区间管理”,今年经济运行的“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
为了维持7.5%的增长下限,新一轮的刺激计划在所难免。但为了避免4万亿投资的后遗症,新的投资启动必然选择中长期外部效应明显的投资品,铁路则当之无愧。记者曾撰文指出铁路投资发力,应为“稳增长”底线的落脚点,是稳定经济增速的一个重要安全阀。不足一个月,国务院推进铁路建设意见落地。在此次意见中,除了明确地提到中央财政补贴投资、加快今年铁路建设和项目审核外,一系列市场化的改革导向也和调结构的大方向相吻合。
在此次意见中,一系列引入民间资本的新措施成为新亮点。其中,首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铁路,向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放开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的所有权、经营权。这意味着以往由铁老大垄断所有和经营的城际、市域等铁路首次进入民营资本领域范围。此外,意见中提到的尚在研究设立新的铁路发展基金,也给予了社会法人投资的机会,并明确指出保证其获取稳定合理回报。
总体看,在要求铁路总公司、地方政府、发改委、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合力的情况下,加快项目审核,加快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铁路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承受能力继续积极支持铁路重点项目建设。由此可以推断,铁路基建的投资规模和资金到位都有可能超预期。受到今年上半年运力下降而导致低估值的铁路运输股、倾向中西部的铁建股,以及具备独立开发运营城际铁路能力的个股,都有可能直接从此轮投资拉动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