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GDP数据之前,位于中国中部省份河南省的郑州铁路局货运北站已经感到了隐隐的寒意:与2012年第一季度相比,铁路职工感觉已不再像以前一样忙碌。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印证了郑州货运北站铁路职工的感受。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但增速却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4个百分点;而同期,2013年第一季度,郑州货运北站的日均办理车辆仅为23729辆,比2012年一季度的日均减少552辆,而办理车辆的减少直接导致了“职工不再像以前一样忙碌。”
据了解,位于中国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会处的郑州铁路局北车站,承担着全国十分之一的铁路货车编组任务,是中国日均办理货车最多、最繁忙的货车站,有着全国“路网心脏”之称;而站内货物发送数量和方向的变动,则直接感知着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变化,因而被称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四面八方赶来的货车都在这里重新编组‘换乘’,再发往全国各地,货物中多是调剂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大宗资源性商品,这些商品在车站汇聚、发送,犹如给各地经济输送人体的‘血液’,直接决定了各地经济发展的活力,”郑州货运北站新闻发言人张继红这样介绍车站的“晴雨表”作用。
据悉,作为研究中国经济重要指标的“克强指数”越来越受到国际和国内的肯定,郑州铁路局货运北站的“晴雨表”的功能也在逐渐加强,货车调度的信息化技术提升就是一例。
据张继红介绍,全站南北6.63公里长,5.3平方公里的占地面积上分布着228条线路,铁路总长454公里,相当于郑州到石家庄的距离,素有“十里场站”之称,从1955年至1985年历时30年一次性建成,此后硬件设施从未大规模改扩建,而信息软件技术却历经3次飞跃:1989年,车站建成全国首个“YIS”系统(编组站货车管理信息系统),首次实现车辆调度管理信息化;1996年和2006年,先后对第一代和第二代“YIS”系统进行了大规模升级,日均办理车辆数量猛增至24000辆;2010年,“CIPS”系统(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落户车站,实现了“路网心脏”和全国的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