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全国铁路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盛光祖指出,到201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8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高铁运营里程达到9356公里,居世界第一位。根据“十二五”后三年铁路建设规划,2013年全国铁路安排固定资产投资650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200亿元、投产新线5200公里以上。”
2012年底中国的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二,这个排名跟象征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GDP排名相通,而GDP排名第一的美国恰巧也是世界上铁路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两者排名的相同并不是一种巧合,而是存在着诸多必然的联系。
人们一直用“国民经济大动脉”来比喻铁路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铁路网就像分布在身体里的血管一样,将养分运输到身体的里的各个组织器官。可以说,铁路建设到哪里,便把经济发展的动力带到哪里。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铁路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低位,从19世纪开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都和铁路基础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呈现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使得国际产业分工更加明确,发达国家和地区把产业发展的重点更多的集中在高新技术、信息化和服务领域,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钢铁、汽车、石化等资源消耗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造成石油、煤炭、矿产品在全球大流通,使适应大宗货物运输的铁路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上世纪80年代同样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时期,凭借自身资源丰富和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借着世界经济格局变动的东风,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入世以后,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巨大的市场潜力推动下,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所在地和最大的工业生产落脚之处,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了最大的钢铁、肥料、自行车、钟表、电冰箱、电视机以及电话通讯中转设备等的生产基地,几乎全世界的加工业都转向中国大陆,甚至有人用“世界加工厂”来比喻中国。
在加工业如此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考虑到中国人口分布、矿藏储备等地域性的特点,铁路行业必将成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点。高速、重载的货运列车加速了生产资料的运输和货物的集散,长途客运满足了劳动力的转移的需求,近几年随着高铁和城际铁路的建设的推进,更是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提供了条件。2010年铁路建设投资8235亿元,2011年铁路建设投资7000亿元,2012年铁路建设计划投资近6300亿元,2013年全国铁路计划投资6500亿元,国家连续大手笔的投资铁路基础建设,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铁路覆盖面,提高铁路运输能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强劲跟新鲜的血液,以保持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的势头。
可见铁路与经济之间是一种双向需要的互动关系,中国经济的腾飞为铁路的跨越发展提供契机,铁路的发展则给中国经济的崛起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