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令张骞出使西域。此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命名为“丝绸之路”。
这条在大漠中蜿蜒曲折的“丝绸之路”,从此成为历史的坐标。商队驼铃,战马嘶吼,在古道上响彻千年。
如今,这条已静静躺在历史长河中的“丝绸之路”,被一声火车汽笛唤醒。一条连接中国重庆和德国杜伊斯堡的国际贸易铁路全面开通,将中欧财富血脉紧密串连。
今年6月30日,一辆满载6万余台“重庆造”笔记本电脑、1万余台液晶显示器,货值1900余万美元的列车缓缓驶出重庆火车站,经过1万多公里的长途奔波,13天后顺利到达德国西部工业重镇杜伊斯堡。渝新欧铁路的国际货运从这一刻开始进入常态化运营,中国西部对外贸易新通道全面开启。
重庆向西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再是惟一选择
时光回溯到2008年。彼时的重庆,正图谋突破“生在深山”的地理瓶颈,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当年7月,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会上,市委书记薄熙来明确提出,要“改善重庆与外部的时空格局,提速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如何扭转地缘方面的劣势,重庆开始思索。
在中国地图上,重庆偏居西南一隅,为群山环抱。无论是长三角抑或珠三角,距离重庆的直线距离都在2000公里以上。2000公里,意味着天然高企的物流与时间成本。
2000公里的背后,更有2万公里的无奈!从重庆出发,沿着西北方向直线距离不过1万公里就是欧洲。然而在过去,重庆输欧货物却只能先向东运输到上海,装船后南下穿越马六甲海峡,再转向西北前往欧洲。这一绕,多出来足足2万公里路程。
“天生”劣势难道无解?重庆人不甘心。当他们将目光移开中国地图,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审视重庆的地理位置时,眼前突然一亮在中国地处西南的重庆,在世界地图上,却正处于版图的中心地带。
从重庆去欧洲,距离远比从长三角、珠三角出发为近!从重庆出发,经新疆、中亚至欧洲的铁路,则使向西这一全新思路成为可能。
“这条路线,不就是当年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嘛!”市长黄奇帆这样感叹。从沙漠驼队到铁轨列车,从张骞到今日的重庆建设者们。一个跨越千年的轮回由此开启!
重庆人敢想,更能干。
向西思路既定,黄奇帆亲自带队赴京与海关总署和铁道部商洽,研究从重庆经铁路西行到欧洲的可行性,并得到两部门大力支持。
去年5月,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飞赴德国柏林,邀请俄铁、德铁、哈铁代表,共商由重庆始发的货运列车如何以最快速度通过一个又一个沿线国家的海关查验,直抵欧洲。
“为了证明重庆的思路可行,我们将本地出口的摩托车拼了一列车货试一试。”沐华平介绍,2010年10月,重庆向西的国际铁路大通道专列全程试验开行成功,在国内乃至欧洲都引发了强烈的连锁反应,“重庆这一试大获成功后,铁道部一位副部长说,这条从重庆到欧洲的货运专线,开辟了新的南线欧亚大陆桥,这是重庆的创举,就叫‘渝新欧’吧。”
今年9月17日,来自五大洲50多个国家的360余家海外华文媒体齐聚重庆。媒体见面会上,黄奇帆将渝新欧铁路称为重庆创造的全新概念。
“中国货物从来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现在可以反过来,往欧洲的货就从重庆出发。”他说。
便捷通道
重庆到鹿特丹,
铁路货运时间比海运省24天
渝新欧铁路全长11179公里。
这条国际货运线路从重庆出发,经达州、安康、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向西过北疆铁路到达我国边境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再转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的杜伊斯堡,借由杜伊斯堡这个交通枢纽,从重庆运出的货物可直达欧洲各大港口。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认为,渝新欧铁路并不是一条新建的铁路,而是把现有铁道线路进行优化组合,并提升沿线各国、各地海关通关效率的一条运输通道,“这条线路有两方面的改革颇为引人瞩目:一是铁道部门调整了运行时间表,明确‘五定班列’,实现多国铁路联运;二是改革了传统通关方式,重庆发出的货物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德国铁路沿线,各国不再重复检验,便捷通关。”
所谓“五定”班列,即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由于采用集装箱运输方式,沿途虽因各国轨道宽窄不同需要换车,但不用再像传统货运那样反复装卸更换车皮,货物安全性和准点率因此大为提高。
据了解,目前从我国沿海地区走海运至欧洲,所需时间约为36天;如果往西走渝新欧铁路,到荷兰鹿特丹只需约13天。值得一提的是,走渝新欧铁路运费比航空节省,运输时间比海运短,安全性更高,通关也更加便捷。
黄奇帆认为,渝新欧铁路作为“新丝绸之路”,在有效满足重庆以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IT产品对铁路国际贸易大通道需求的同时,还将极大提升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物流中心的地位和形象。除了笔记本电脑,汽摩、化工等其他产品同样可通过这一通道出海,“重庆造”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将大大增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国际大通道将辐射西部,吸引各地货物来渝中转,成为“公共平台”。
物流新局
以重庆为中心的物流圈,
辐射中国大西南及东南亚
新的国际贸易物流大通道的出现,让在渝企业信心倍增。
英业达(重庆)公司总经理简锦焰表示,渝新欧铁路对他们的整机出口和零部件进口都能带来利好。
“今后我们从欧洲调样机又多个选择,也将缩短进口周期。”隆鑫通机动力有限公司营销部部长张伟说。
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职副会长蔡进眼中,渝新欧铁路的意义绝不只是重庆以及西南地区的利好。他认为,渝新欧铁路开通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货物如果花一两天从沿海运到重庆,再从重庆走13天到欧洲,也比原来海运集装箱动辄一个多月的运输时间快不止一倍。此外,“重庆物流圈主要辐射中国大西南及东南亚,渝新欧铁路做好了,越南、老挝的货物都可以来重庆周转运往欧洲,这比它们走海路穿越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要便捷得多。”
渝新欧铁路的出现,也让不少物流企业跃跃欲试。目前,包括中铁集装箱公司、德国铁路等在内的国际物流巨头,都有意成为承包商。中铁集装箱公司负责人透露,未来的渝新欧铁路物流,将是一个“千亿级的商机”。
与此同时,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运输公司马士基、全球最大的工业及物流基础设施提供商和服务商美国普洛斯公司,以及香港招商局集团等国际物流巨头,也纷纷落子重庆,惠普、宏碁、富士康等IT企业更是加快西进步伐。宏碁全球EO蒋可凡·兰奇曾这样表示:“从地理位置上说,重庆处于欧亚大陆的中心。但以往外资来到中国,都是先沿海后内地。交通基础条件的改善,让重庆的地理中心位置终于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据悉,目前渝新欧铁路重庆至兰州段还得经过渝襄铁路绕行,待2012年兰渝铁路贯通,该线路将进一步截弯取直。届时,兰州至重庆的铁路运费会降低约1/3,时间缩短约2/3(约10小时),这条“新丝绸之路”将变得更加便捷通畅。而重庆也将因为这条“新丝绸之路”,成为中国输欧商品重要的物流中转站,由传统意义上的内陆城市华丽转身为开放“桥头堡”。
创意之作
渝新欧铁路对于
纾解“马六甲困局”影响深远
“如果仅仅从一个地区的层面来看待渝新欧铁路,是明显不足的。”国家商务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光辉这样说。
据介绍,中国进出口欧洲的货物绝大部分选择绕行马六甲海峡以及苏伊士运河的海上路线。对于中国西部企业来说,这等于白白增加了上万公里的货运路程;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一旦前述地区出现任何风吹草动,中国与中亚、欧洲的贸易将平添许多不确定性,就像被人扼住了咽喉.这也是人们常说的“马六甲困局”。
李光辉认为,渝新欧铁路逐渐发展壮大,即便不能取代马六甲海峡的地位,但无疑为中国的全球战略提供了多一种的选择。“中国这样的大国,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加快发展渝新欧铁路,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对于纾解目前的‘马六甲困局’影响深远。”
如今,渝新欧铁路的国际效应已开始显现。沿途各国都睁大眼睛,注视着铁路的每一步建设。去年6月,在渝新欧铁路国内段试运都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比利时安特卫普省长卡西·贝嘉蒂就造访了重庆、西安等地,与各地领导讨论了双方在交通、经贸、物流等方面合作的潜力,并在重庆设立了经贸办事处。
今年2月,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蒙古等中亚六国的货运代理协会抱团来渝,与重庆方面共同探讨如何利用渝新欧铁路,加强与中国内陆的货物贸易。德国、匈牙利、维也纳等国政府也纷纷组织企业到重庆考察,希望在渝设立物流公司或办事机构。
数百年来,“丝绸之路”在风起云涌的大航海时代失去了昔日的荣光。
今天,来自中国重庆的货运列车行驶于亚欧大陆腹地,在这条“新丝绸之路”上风驰电掣地飞奔。历史的轮回间,或许正预示一个新时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