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8日傍晚,住在宜万铁路白果站附近66岁的村民饶承树像往常一样,与乡亲们搭帮结伙来到铁路旁边,充满欣喜地看着两条距离日渐接近的相向钢轨终于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当日上午,宜万铁路全线铺通仪式刚刚在这里举行。
“等通车了,我就能坐着火车去福建看女儿了。”以往去看女儿要坐长途汽车在路上奔波三天三夜的饶承树笑起来,满脸堆着幸福的皱纹。好多日子了,看铁路已经成为他和乡亲们每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看也看不够,巴望着火车早一天到来。
突破了,指挥部依旧紧张而忙碌
2009年12月10日,备受关注的宜万铁路最后一座高风险隧道——齐岳山隧道胜利贯通,标志着这条国内地质最复杂、工程最困难的山区铁路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正当沿线上下都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位于恩施市内的宜万铁路建设指挥部却仍旧紧张而忙碌。承担铺架任务的中铁四局集团和中铁三局集团,已经分别于2008年6月19日和11月20日从宜昌、万州两端开始铺轨。指挥部深知,这条在群山万壑中蜿蜒的铁路,打隧道难,筑桥墩难,铺架同样艰难:全长377公里线路,桥隧比例高达74%;线路最大坡度为18‰,16‰以上单方向连续坡道最长达71.871公里;桥墩平均高度达到50米左右,渡口河特大桥更是以128米的桥墩高度位居亚洲首位。再加上施工干扰大和跨既有线运输,铺架的难度可想而知。而眼下,为了啃下齐岳山隧道这块 “硬骨头”,万州端铺架进度受到了极大影响。
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指挥部迅速吹响了决战的号角。针对铺架实际,指挥部运筹帷幄,迅速编制并下发 《宜万铁路铺架工程手册》,明确各参战单位的责任和义务;及时调整铺架计划,命令担负宜昌端铺架任务的中铁四局集团继续往恩施以西展开铺架;采取果断措施,首次实行全线统一行车调度,每月25日发布下月行车安排;最大限度提高铺架效率,并要求线下施工单位通力配合,力保铺架安全、有序、高效展开。
一场艰苦卓绝的决战打响了。
打洞难,铺架也难
中铁三局集团宜万铁路W25标项目部经理张威已经不记得自己的嗓子哑了有多少天了。自打来到宜万铁路,他常常一天只睡3个小时。回忆起那段日子,张威感慨地说: “好几次从工地回来坐在床上就想哭,太累了、太难了,真的不想干了。”他说归说,一个囫囵觉醒来就往工地跑。
2009年3月29日,张威带着他的铺架队伍铺架至双流特大桥。这里桥隧相连,没有地基路段,架桥机2号车不得不在13公里外的地方与3号、4号车交接运梁。不仅如此,这段线路坡度为17.2‰,非常陡峭。载着130吨重梁的架桥机在这样的坡度条件下长距离往返,每个铺架队员的神经都不得不紧紧地绷着。
尽管昼夜24小时连轴转,仅仅756米的桥梁铺架还是耗去了他们整整11天的时间。在这11天的时间里,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温艳才一直睡在双流桥头。武陵大山里正值雨季,雨下起来没完没了,一层薄薄的雨衣根本阻挡不了夜里的寒气。艰苦的条件和恶劣的气候还算不了什么,最难熬的是那种与世隔绝的寂寞感。然而,他们个个都是乐天派,每天早晨,温艳才总是领着大家饶有兴致地欣赏山雾中的美景。
“远看一群驴,近看铁三局。”张威用沙哑的嗓音自嘲地复述着当地百姓对他们的形容。正是凭借在宜万铁路铺轨工作中的赫赫功绩,这位年轻的项目经理和他所带的队伍分别荣获了火车头奖章和火车头奖杯,在这与世隔绝的茫茫大山中,书写下艰苦而浪漫的传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白云山隧道的名字总让人想起这句唐诗。然而,在中铁四局集团铺架队员心目中, “白云山”却无疑是一场噩梦。
位于宜昌土城乡附近的白云山隧道,全长6827米,坡度为16.2‰。由于无横洞连接,铺轨所需的配件材料只能全部通过小推车由隧道口运到洞内。铺架队到达时正值隆冬,由于时间紧迫,铺架队队长何仕均毅然带领铺架队队员们在隧道口搭起了帐篷。整整半个月的时间里,队员们冒着风雪和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吃住都在帐篷里。一辆满载配件材料的小推车,连装带推往往需要六七个人。铺架队员们白天黑夜轮班倒,就这样一车一车、一趟一趟地运,把6827米隧道需要的几百吨轨道扣件材料全部用小推车运输到位。
像白云山这样延伸里程长、工程难度大的隧道全线共有14座。铺轨机烧柴油,一开动便往外冒浓浓的黑烟。烟雾在几公里长的隧道里根本排不出去,常常熏得人直流眼泪。一天干下来,整个人都熏黑了。 “进去的人都要戴上‘猪鼻子’ (防毒面具),有时候还要背氧气袋,跟修青藏铁路似的。”铺架队员们说。
宜万铁路全线共有253座桥,墩高在100米以上的有7座。站在桥下向上看时,高耸入云的桥墩直插云霄,仿佛擎天的巨柱。而站在桥墩上往下看,蒙蒙雾气带来一眼望不到底的恐惧,让人心里直发虚。在高桥墩上架梁铺轨,犹如在悬崖峭壁间走钢丝,虽然有安全带和保险丝的层层保护,但对铺架队员依然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按照铁路施工单位的传统做法,每一座大桥架梁之前,铺架队员们总会在桥墩下杀一两只鸡、放几挂鞭炮。震天响的鞭炮声在山谷中回响,既祈祷平安,也能提神壮胆。即便如此,深山里的不测风云还是让中铁三局集团架桥机机长刘光明结结实实地遭遇了一次惊险。
那是7月25日14时40分左右,架桥机2号车正在长岳特大桥上平行作业。一阵狂风突起,暴雨倾盆而至,道道闪电锐利地撕开阴霾的天空。狂风暴雨猛烈地摇撼着架桥机2号车,机上130吨重的梁也跟着在桥上晃。桥下便是万丈深渊,不管是梁还是人,一旦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暴雨下得让人睁不开眼,几米远外什么也看不见。刘光明迅速指挥队员给2号车打上制动铁鞋和木楔,又用木支柱紧紧地支撑住梁。刘光明心里一遍又一遍地祈祷着。狂风暴雨过后,2号车保住了,130吨的梁保住了,现场所有的人保住了。刘光明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铺通了,我们能回家了
“今天南,明天北,筑路男儿年不归,筑路女人直伤悲。”这是一句流传在宜万铁路铺架队员们中的打油诗。常年投身在与世隔绝的茫茫武陵山中,几乎所有的铺架队员都对远在故乡的亲人有着一份浓浓的思念和歉疚。
出生在万州的中铁四局集团宜万铁路W1标铺架项目部铺架队队长何仕均对这片土地并不陌生。这次为家乡修铁路,他原以为可以常回家看看,哪知在工地上呆了一年多却都没有回去过一次。 “等铺通吧,铺通就能回家了。”他说。
而对于25岁的刘增富来说,回家还有着一层特别的意义。他是中铁三局集团宜万铁路W25标项目部的一名机车司机,在千里之外的老家邢台,未婚妻正在等着他回去完婚。
“我真想早点干完活好回家看看。”中铁四局集团宜万铁路W1标铺架项目部铺架队工长张文军也在盼着宜万铁路铺通的这一天。他是家里的独子,两个姐姐都出嫁在外,留下65岁的老母亲在重庆老家独自生活。承担宜万铁路铺架任务以来,身为工长的他一直都没有回过家。尽管回家的念头不断,他的心却系在工地。在接受记者采访的短短十几分钟里,张文军不停地回头望望50米外的架梁机,放心不下。
历史的画卷翻回到1909年12月10日——川汉铁路宜万段开工典礼在宜昌隆重举行。在中外来宾的惊叹声中,总工程师詹天佑向全世界宣告了川汉铁路宜万段开工的消息。遗憾的是,随着清王朝的黯然落幕,加上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宜万段仅修了17.3公里便再也没有下文。对这条铁路寄予厚望的川鄂百姓,始终也没能盼来火车。
百年后的今天,当宜万铁路全线最后两节轨排在白果站缓缓落下,这条承载着百年梦想的铁路终于铺通,全线通车指日可待。5万余名宜万铁路建设者,在与世隔绝的深山中艰苦鏖战近7年,克服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将这条世界级高难度铁路铺通。他们没有辜负川鄂人民的百年期盼。
这一次,火车真的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