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7日,英国航空母公司国际航空集团(IAG)透露其名为“LEVEL”的全新远程廉价航空公司品牌正式成立,将提供从西班牙巴塞罗那到美国4个目的地的航线业务。
国际航空集团官方宣布,LEVEL航空将使用两架新空客A330执飞。每架A330设置21个高端经济舱座位以及293个经济舱座位。高端经济舱的旅客将享有免费餐点、机上娱乐设备、座位选择权限以及一件托运行李。这些服务对于经济舱乘客则需要额外付费。
远程“补给”应对廉价竞争
除LEVEL外,国际航空集团旗下另一低成本航空公司伏林航空(Vueling)的运营基地也在巴塞罗那,其主要运营中短程点对点航线,通往里斯本、米兰、巴黎、罗马等欧洲重要城市,可以为LEVEL提供远程航线客流。
目前,廉价航空已占据了欧洲航空市场份额的45%,给老牌航空公司带来不小的压力。据了解,欧洲第4大廉价航空——挪威航空今年新开辟了10条跨大西洋航线,乘客甚至有可能订到从爱丁堡到纽约售价69磅(返程价60.8磅)的机票。国际航空集团布局远程廉价航空市场显然是为了抵御来自诸如此类的廉价航空的冲击。国际航空集团首席执行官威利·沃尔什(WillieWalsh)曾表示,他会认真对待挪威航空带来的威胁。
“如果回到10年前,当时行业内的论断估计还只是短途廉价航空公司的最远航程仅为4小时,4小时以上廉价航空就无法作业,因为消费者接受不了自己买水、买饮料、寄存行李、买饭。挪威航空很好地证明,消费者愿意这么做。”沃尔什说道。
除此之外,汉莎航空也通过收购的方式来布局廉价航空长途航线市场。去年12月,汉莎航空收购了布鲁塞尔航空。布航在长途航线,尤其是在非洲市场有着很好的布局,其共运营着23个远程航线和79个欧洲航线。收购布航将使其每座非燃油成本减少10%,有助于汉莎航空减少开支并扩展欧洲之翼在非洲的航空市场。
而法航荷航集团也表示除了旗下目前管理运营的廉价航空公司之外,还将推出更具竞争力的长途廉价航空公司,目的是对抗海湾国家的廉价航空。新品牌还未命名,不过法国航空计划会在新航线上提供经济和商务旅行服务。新的航空公司会在2020年前拥有10架长途客机。
顺势而为布局“全”品牌
其实对于老牌全服务航企来说,挂着几家廉价航空的“马甲”并不罕见。记者从新加坡航空公司中国办事处了解到,新航通过旗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虎航和酷航逐步成为一家涵盖“长程/地区全服务航空,短/中长程低成本航空”的多品牌定位航空集团。“酷航侧重于中途和长途航线,虎航致力于短途航线服务。再加上新加坡航空公司的全资区域子公司胜安航空,3家子公司联力可满足新加坡所有主要细分市场的需求。虎航和酷航的航线网络部分受新航集团统一规划的影响。虎航致力于为乘客提供经济实惠的旅游选择和无缝的客户体验。酷航则是一家为年轻旅客以及保持年轻心态的旅行爱好者所打造的航空公司,传达自发、动感、不拘一格的气质,捕捉和提升旅行中的轻松和休闲感。”新航负责人表示。
2016年5月18日,新航成立了一家名为“BudgetAviationHoldings”的公司,统筹管理旗下的酷航和虎航。随着该公司的成立,酷航与虎航建立了更为紧密的商业及运营联系,航线网络覆盖到16个国家的59个目的地。公司将扩大网络,于今年6月20日首航欧洲航线的第一个目的地——雅典,不仅从新加坡直飞雅典,而且是低成本航空公司运营的最长航线。
正如新航所言,良好的定位和管理是航企规划旗下廉价航空业务的关键。2012年开始,汉莎航空大力发展廉价航空业务,将大部分的国内航线转移到低成本航空公司德国之翼,共节省了约15亿欧元的成本,但是德国之翼的一架空客A320客机2015年在法国坠毁后,汉莎航空的计划只能改变,并决定将全部廉价航班集中到从前的区域航空子公司——总部位于杜塞尔多夫的欧洲之翼品牌下。去年,欧洲之翼航空在远程航线方面频频出现延迟问题。仅在2016年1月份,欧洲之翼航空多达1/3的欧洲以外的航班被延误或者取消,数百名乘客受到影响,并带来持续数周的负面评价。持续推进廉价市场,是否会导致该公司其他提供全面服务的品牌受到影响,一度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如此看来,如何让廉价航空成为品牌发展的助力,而不是绊脚石,值得老牌航企好好思考。
国内低成本艰难开花
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早在几年前便表示,中国的廉价航空时代已经到来。也正因如此,在国内大型传统航空公司中,海航在低成本航空领域属于“先行者”。2016年,海航系4家低成本航空公司联合发起的全球首个低成本航空联盟——优行联盟在香港正式成立,海航集团的低成本航空野心初现。该联盟成员包括香港快运航空、祥鹏航空、西部航空,以及乌鲁木齐航空。联盟成立后,将致力于通过成员间的相互合作,利用各自枢纽门户的优势和丰富的航线网络资源共同优化航班时刻衔接。
而一直在谋求转型升级的中国东方航空,多年前便曾率先跨出了三大航进军廉价航空市场的第一步,试图与澳洲航空公司合资在香港设立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捷星香港”。最终却因为重重阻挠宣告失败。在亚太廉价航空市场快速增长的态势下,三大航企的步子显然略显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