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近上任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理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Alexandre de Juniac)先生到访北京,在与中国媒体代表见面期间,他充分表达了对于中国航空运输业前景的信心,并表示将进一步努力协助中国民航管理部门和在中国运营的航空运输企业减少航班延误。
去年12月,国际航协曾发布了更新的行业盈利预期。在全球范围内,预计航空公司将在今年共获得298亿美元的净利润;净利润率为4.1%,航空公司的投资资本回报率(7.9%)也将连续第三年超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6.9%)。尽管各大航空公司均处于盈利状态,但仍面临一些风险——全球经济放缓、保护主义壁垒加强以及安全问题等。
其中,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态势令世人瞩目。目前,从旅客数量来看,中国的航空公司和机场已有多家挺进全球十强之列。另外,中国还在不断投资于行业扩容,包括北京新机场等基础设施的投资,都将确保机场运力能够满足持续攀升的客运量。
据国际航协预计,到2024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航空客运市场。到2035年,中国旅客数量将高达13亿人次。
此外,在安全方面,从2016年上半年和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2011-2015年)来看,北亚地区的事故率最低(含所有机型),而中国也涵盖其中。
当然,伴随着行业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航空运输业也不得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航班延误的问题。朱尼亚克先生告诉记者:“在中国,航空公司都在关注航班延误的问题。因为运力增加之后,空域的容量也必须相应的增加才行。实际上,中国的主管部门也在一直为此努力。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数据,去年1月份至11月份期间,航空公司准点率达到76.48%,同比提升了9个百分点。特别是,今年1月,中国又新开放了6个进出境航路点供灵活使用,此举势必会助力于减少航班延误,并提高效率。去年,国际航协还与中国空管局建立了全新高效的联络机制,旨在改善与境外航空公司的协调,提高航班运营的可预测性。”
对于解决航班延误问题,这需要业界各方都付出更多努力,包括优化运营管理机制、改善航路网络规划、开展更紧密的民用军事空中交通管制合作,以灵活调整航路,这些在天气恶劣时更是尤为重要。作为全球最专业和中立的航空运输业组织之一,国际航协正不遗余力来帮助和促进上述目标的实现。
国际航协在中国已走过23年。如今,中国大陆地区有17家航空公司是国际航协的会员。仅去年一年,就有5家中国大陆地区的航空公司加入并成为国际航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