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欧洲和北美的流量管理体系逐步走向成熟,但亚太地区的流量管理体系处于空白。为进一步提高服务品质,中国民航空管在去年亚太地区流量管理跨界流量管理启动伊始,就以亚太地区最高成员角色,组织亚太地区跨界流量管理运行试验。
天路守望者解读:有人说,国内的流量管理尚未完全到位,何谈亚太流量管理?确实如此。国内的流量管理体系并未完全成熟,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中国民航空管在亚太地区流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就要完全沉默。作为亚洲体量最大的空管系统,当亚太地区启动流量管理体系建设时,中国民航空管必须参与其中并占据主导地位。此外,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在进步中走向成熟,都需要时间。期待中国的流量管理系统不断发挥更大的作用。
建立高度包容亚太流量管理框架体系
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发展思路,是影响亚太地区流量管理发展的主要分歧之一。亚太地区缺少北美流量管理体系中超级大国的“一枝独秀”,也缺少经济文化高度融合的欧盟“单一天空”背景,亚太各国对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有着共同的愿景,却又融入了各自不同的诉求。这就决定了亚太地区流量管理注定要以创新思维为导向,建立高度包容的框架体系引领整体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2025年,亚太地区年均航班增长率将超过6%,进一步加大了开展跨界流量管理的现实需求。“目前,亚太地区各国的流量管理呈现出从流量控制的被动反应到主动流量管理过渡的趋势,发展国际流量管理已经成为亚太地区各国普遍认可的共识。在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划下,亚太地区跨界流量管理已被列为国际民航组织重点推动的工作议程之一。”民航局空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于是,在充分分析现阶段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空管能力差异以及缺少国家间流量管理合作经验等现状的基础上,2015年6月29日,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运行试验拉开帷幕,在亚太地区推行分布式多节点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并以亚太地区流量管理运行试验为基础开展实践工作。目前,共有14个国家和地区、26个国际机场和19家航空公司参与运行试验。
主动担当彰显大国责任
在目前的亚太地区流量管理运行试验中,中国民航空管是设计者和创始人之一,以LEVEL3级(最高层级)成员角色,与新加坡、泰国共同组织和管理运行试验。在整个试验中,中国民航空管充分体现大国担当责任。
“作为亚太地区民航大国,中国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对于亚太地区整体流量管理效率和效益拥有最大权重。引领亚太地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科学合理发展,不仅是中国民航自身发展的诉求,更将通过地区民航大国流量管理的协调运转,带动整个亚太地区的平衡高效发展。”民航局空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整个试验中,中国民航空管主要负责计划制订、组织实施、信息共享、运行规则、技术支持、工作总结、研究报告以及日常运行等方面的工作。其中,中国民航空管提出的关于亚太地区分布式多节点流量管理支撑理论、分布式节点群概念和可变容差窗口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丰富了国际流量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国民航空管参与了《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协同流量管理运行规则》《国际民航组织亚太地区协同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框架》《亚太地区流量管理运行概念》等权威规范性文件编写及规则制定工作。
据介绍,未来,中国民航空管将着力提高中国空管在跨界流量管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引导亚太地区流量管理的健康发展,并在重点工作中引领跨界流量管理的发展,实现流量管理高度国际化,最终实现对亚太地区流量管理资源统一高效调配,建立管理统筹、资源集约、合作协同、技术融合的绩效型、现代化、一体化的亚太地区流量管理体系,使其成为世界三大流量管理体系之一。
服务亚太地区民航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考虑到亚太地区流量管理体系的庞大和各国国情的不同,亚太地区流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应有序推进,分步实现阶段性目标,最终实现服务整个亚太地区民航发展的终极目标。按照有关规划,亚太地区流量管理项目将以“三步走”方针逐步实现发展目标。
据介绍,中国民航空管将首先通过整合中国空管现有的1个亚太地区主区域流量管理合作和4个次区域流量管理合作,实现对我国空管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各地区涉外流量管理资源形成合力,建立中国民航空管涉外流量管理统一化、标准化、国际化的统一对外合作模式。其次,中国民航拥有亚太地区近一半航班体量,通过与我国流量管理依赖性较强的航班资源进行整合,逐步探索分布式流量管理向半集中式流量管理过渡的发展模式。最后,随着当前亚太地区流量管理信息共享技术研发团队、亚太地区流量管理信息共享平台的逐步成熟,亚太地区的流量管理系统将日臻成熟。
作者 李芳芳 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