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班失联事件发生前,国企背景、服务好、安全度高是马来西亚航空努力向外界展示的形象,但“MH370”航班失联后,该公司连年亏损和市场竞争力趋弱等负面消息开始受到外界关注,同时对于其将不堪重负破产或遭兼并重组的猜测也不断。眼看今年的经营遭受重挫,马航的未来到底路在何方?
猜想一:政府为马航买单
可行性80%
最近几年,马航持续出现亏损。根据马航公布的2013年业绩统计数据,公司尽管实现销售比上年增长9.9%,但是净亏损达到22亿元,亏损额为上年度的2.7倍。2011财年至2012财年,马航的净亏损额分别为47.4亿元、8.1亿元。
国际空难代理律师郝俊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根据蒙特利尔公约,国际航班出现事故后,航企承担主要赔偿责任,每位乘客的赔偿金额约为95万元。毫无疑问,在2014年初发生的客机失联事件以及可能涉及的赔偿将让该公司今年的业绩受到重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马来西亚政府将会伸出援手。
民航专家綦琦指出,一直以来,马航是马来西亚的国营航空公司,其主要基地是吉隆坡国际机场,运营的中国航线包括吉隆坡到北京、上海等。提起马航,业内人士对它的印象主要是“老牌”、“传统”,1947年成立,早期只有一架飞机,运行新加坡至吉隆坡和槟城等航线。
目前,马航拥有国际定期航班服务,也拥有国内航空网络和包机服务,包括欧洲、澳洲、亚洲、南北美洲、印度次大陆和非洲等100多个目的地。
“政府注资的可能性比较大,在马航深陷亏损泥沼时,马来西亚政府可能作为客机失联事件的最终买单人,此外,为使马航扭亏,可能会让其剥离债务。此前多年来,马航在经营不利的情况下一直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维持着国家航空公司的形象。”綦琦称。
猜想二:破产将有损国家品牌
可行性30%
其实,猜测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将可能走向倒闭、破产命运的分析师也并未毫无根据,历史上确有多家航企在发生空难后走向没落。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2008年,西班牙航空一架MD-82客机在马德里起飞时冲出跑道,并爆炸起火,事故造成154人死亡。出于安全考虑,2012年1月27日,西班牙航空突然宣布停止运营。2010年8月,河南航空公司航班在黑龙江省伊春林都机场降落时发生坠机事故,随后,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公告,撤销河南航空有限公司名称。
“空难后航企破产的案例中,泛美航空是非常典型的一家,1988年12月,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机在苏格兰小镇洛克比上空爆炸坠毁,造成270人丧生。这起洛克比空难严重影响了泛美航空的营运,该公司在空难发生三年之后宣告破产。”綦琦说。
但綦琦也坦言,马航破产的可能性不是太大,首先马航是马来西亚国家包装的一个品牌,有这样的政府背书,如果该公司破产,会有损于国家航空品牌的形象。而包括泛美航空等其他破产停运的航企中,没有国家航空公司,所以其命运与马航将有所不同。
不过,虽然马航破产的可能性不大,但该公司管理层恐怕没那么幸运,业内普遍认为,在这起客机失联事件告一段落后,其高管将遭撤换。民航专家王疆民也认为,除了此次客机失联事件外,马航管理层的战略失误也是该公司业绩不佳的一大原因,其高管欲分食国际市场蛋糕,把业务重心往海外转移而忽略了国内市场,虽然随后这家航企几次自救,但效果均不理想。
猜想三:重组引资难觅买家
可行性50%
由于马航频频向政府求救,已经让其他航企颇为不满。所以也有分析认为,未来马航很可能进行重组,引入战略投资人。不过这一设想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不小阻碍。
綦琦分析,其他航空公司大多会选择与马航进行业务合作而非投资,而金融机构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取高昂的利润,但现在,马航的经营遭遇困难,而且很难预料何时能够转好,在此背景下,引入战略投资人可能是马航的一厢情愿。总体来看,现阶段投资马航就是去救市,所以一般资本不会盲目介入。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马航和亚航在其国内是前两大航空公司,此前马航就看到了亚航的成功,而亚航虽然是后起之秀,但也看中马航占有的市场份额,两家航空公司在2011年曾有过换股的意向,但该笔交易很快在第二年彻底破裂。当时亚航总裁费尔南德斯指责马航工会阻碍了马航迫切需要的运营调整。分析师认为,冗员过多是马航面临的发展瓶颈之一,但这一问题,在强大的工会面前却难以通过裁员、重组、减薪等手段解决。
不过,有业内专家也指出,在看到马航困境的同时也应了解,马航糟糕的业绩并非是其一家的问题,而是在全球经济复苏迟缓下,很多航企共同遇到的难题。且在民航业内,收益性差其实并不等同于服务差,所以未来,当经济状况转好时,像马航这种全服务航企还是有很大市场空间的。
“就算外援难寻,未来马航也可以通过业务调整来重新建立起消费者的信心,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加大促销力度,推出大量的低价票抢市,甚至还可以换个标志,来区分新马航和旧马航,重新在消费者中树立正面形象。”綦琦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