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武当山机场航站楼正式开建,设计方案为市民参与评选胜出的“行云流水”,主体工程预计年内可完成。一年后,随着武当山机场建成通航,这个别出心裁的航站楼将让您眼前一亮。
创意:三张名片是灵感之源
像刚柔的太极,像舒缓的波浪,像跳动的音符,像起伏的山峰……图纸上的武当山机场航站楼外观设计,真可谓“行云流水”。
设计方介绍,“仙山、秀水、汽车城”是十堰最值得骄傲的三张名片,闪耀全球。正是这些独特唯美的自然景观和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文化,为“行云流水”设计方案的诞生提供了灵感之源。所以,方案的设计主题确定为“行云流水寻仙境,洞天福地有乾坤”。
设计元素融合了“山的重叠感,水的律动感,车的速度感”,加上流体力学原理,这三者共有的曲线动感,有别于传统航站楼常见的静止的屋顶曲线,一个律动的、多维度转换的双层叠合的曲线屋面由此诞生,错落有致,别具一格。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机场办主任纪道清说,这种行云流水寓意的造型既具有现代航空港的时代特征,又和周边绵延不断的山水环境有机融合,好似仙山秀水之间自然天成的景观。
规模: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5个C类近机位
根据招标文件及可研报告预测,航站楼建设面积约15000平方米(含武当文化展示厅)。 这一规模可满足目标年2030年国内旅客吞吐量160万人次,高峰每小时发送旅客量900人次。远期规划在本期航站区西北侧预留发展用地,建设一座彼此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小型国际航站楼,满足目标年2040年开通国际航线的需求。
站坪设计满足目标年2030年站坪布置6个机位。其中,5架C类飞机为近机位,能停靠如波音737,空客319、320、321系列等飞机。
总面积达24150平方米的停车场分布在航站楼四周,分为出租车停车区、贵宾车停车场、社会车停车场、大巴车停车场、员工停车场等,共计484个车位。其中,社会车停车场停车位最多,共296个。
航站楼:最高点24米,功能一应俱全
根据设计,航站楼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网架结构相结合的形式,结构柱支撑大屋面的骨架采用钢网架结构,屋面檩条和吊顶龙骨采用冷弯方矩管。
航站楼共两层,屋面最高点根据总体规划要求控制为24米,相当于八层楼房的高度。航站楼一层层高6米, 南部区域布置到港厅和出港厅,中央为办票区, 东侧为安检区;北部区域西侧布置到港行李提取厅,东侧布置远机位候机厅。
航站楼二层最高点层高17.95米,北部区域布置到港通廊, 南部区域布置候机厅,设商业服务、文化展示区等服务设施;贵宾室布置在航站楼一、 二层的东侧。航站楼内设置6个办票柜台和1个超规行李托运柜台,2条安检通道,2个问询服务柜台。
建成后,远机位候机厅和近机位候机厅可同时容纳400人候机。
交通:站前道路为单向4车道
航站楼站前道路交通系统,将离港、到港车道,停车场,贵宾区和工作区等紧密连接,使航站楼外部交通形成相对独立的环形区域。
据了解,根据武当山机场建设目标年旅客吞吐量、高峰时段旅客吞吐量及车道上大小型汽车混合行驶的最大通行能力计算,航站楼站前车道设计为单向4车道。
车道中间设置三米宽的人行道作为附加车道,贴近航站楼的两条车道主要供大巴和出租车使用,外侧两条车道主要供社会车辆使用。行车道与航站楼之间设置7.5米宽的人行道,供上车和下车的旅客使用。
楼内亮点:建设乾园与坤园两个庭院
航站楼室内空间开阔宏大,功能布局简洁流畅,空间感受浪漫而清新。室内吊顶采用竹条板和金属板相结合,来自于大自然的竹条板经过防腐防蛀和阻燃处理,浅暖色的竹条板吊顶与室内白色的钢结构组合体现出现代科技和自然以及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可以给旅客带来舒适的审美感受。
从效果图上可以看出,从屋面交界之处以及内庭院倾泻而下自然光线在大厅中产生斑驳的光影效果,在航站楼内部为旅客刻画出富有无限想象、充满浪漫诗意的室内空间。
航站楼内部环境设计结合十堰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融合地域性自然景观和人文文化,设计了乾园与坤园两个庭院,把自然资源引入其中,增加自然采光与通风,避免大多数机场航站楼金属屋面开天窗导致漏水的隐患,同时设置雨水回收系统用于景观绿化所需。
庭院的设计营造山水相融的空港环境,体现自然、人文、生态、节能的理念,丰富航站楼的景观效果,提升空港的服务品质,而且在布局方面暗合阴阳,非常含蓄地表达出道家文化洞天福地有乾坤的思想内涵,突出了武当山机场与众不同的文化品位。
绿色机场:低碳节能环保
机场是现代城市中用能最密集的建筑之一,巨大的碳排放量不仅源于飞机飞行尾气排放,也来自于航站楼本身的巨大消耗,它的设计直接影响机场跟周边环境与气候的对应。因此,除了生态绿化外,航站楼建设是决定机场是否低碳节能运营的关键。
在空间设计上,结合航站楼的功能特点,旅客停留时间较长的区域,如候机厅等,均采用较低的空间,减少空调的能耗。
采光方面,航站楼采用错层式屋面形成侧高窗并引入内庭院,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减少灯具照明,也避免西晒。
同时,结合十堰山区夏季昼夜温差较大的特点,在夜间,可通过开启侧高窗进行自然通风,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白天制冷的能量。
通风方面,采用回风和自然风的混合空气,在室外温度允许的情况下,新风比例可增至100%。大楼内由自然风冷却,即通过回风和自然风混合的冷风,无需开启冷却机,节省能耗。
在公共交通方面,鼓励使用混合动力巴士,即综合使用化石燃料和附加电力驱动的车辆,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交通途径。作为替代,也可使用生物燃料驱动的车辆,即使用可持续性燃料的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