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之前,中资飞机租赁公司只有43架飞机,占国内市场份额不到5%;而到了2013年底,中资飞机租赁公司已向国内航空公司出租飞机300余架,占整个中国民航机队的14%。不仅如此,中资飞机租赁公司还进军国际市场。在目前世界前20家飞机租赁公司中,中资公司已有3家,资产合计364亿美元。
在工银租赁副总裁陶梅看来,中国的航空行业发展前景依然可观,并将带动航空租赁行业的快速发展。陶梅预计,在未来20年内,中国机队规模年均增长将达7%,新需要的飞机数量是6000架左右,按照接近50%的租赁比例计算,将会有3000多架飞机来自于租赁公司。因此,中国航空租赁行业将迎来快速增长时期。
不过,飞机租赁是人才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高度国际化的业务。业内人士表示,与国外同行相比,中资飞机租赁公司在人才、技术、资金上的不足十分明显。而且对相关法律、标准等的熟悉程度、与飞机制造商的议价能力等方面也有所欠缺。
“对此,工银租赁提出了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陶梅说,专业化就是引进专业人才,做专业产品;市场化就是坚持市场的导向作用;国际化就是坚持“走出去”,参加国际市场竞争。工银租赁从各领域招聘专业人员,建立了一支覆盖销售、技术、融资、运营、法律、交易等领域的专业团队,开发专业突出的产品线,业务品种覆盖融资租赁、售后回租、经营租赁、资产包交易等,特色产品包括保税租赁、出口租赁、联合租赁、离岸租赁等。
“走向国际市场才能充分发挥飞机资产流动性好、价值稳定的特点,特别是二手飞机,国内市场需求小,到国际市场上去才能找到客户,实现飞机资产全链条管理。”陶梅说,这不仅有利于在实践中吸收国外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还可以加快创新租赁产品;还能利用国际资本,比如通过抵押融资、出口信贷、资产证券化等筹集资金,增强长期资产的流动性。
记者 常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