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航空都市建设,今后,我省将借鉴国际经验,科学规划建设城市综合服务区,打造畅通高效的交通网络、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集约有序的城市空间,为郑州航空港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将其建设成为现代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冯德显如是说。
“建设航空都市,首先要着眼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的城市综合服务区,推进绿色智慧航空都市建设。”冯德显说。冯德显告诉记者,按照规划,未来几年,我省将力促郑州航空港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塑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促进人口集聚,并加快高端商务商贸区建设,提升航空金融、商务商贸、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等综合服务功能。我省将积极引导郑州航空港区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国内外航空公司、货运货代、制造和服务企业入驻,设立企业区域总部和研发、采购、结算、营销服务中心;依托区域良好生态系统,规划建设一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城市社区,提高城市品位;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公共网络资源,推进无线网络覆盖;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构建智慧管理、智慧健康、智慧社区、智慧教育等信息应用系统等。
“作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郑州航空港区在建设过程中将全力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立足承载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致力于打造绿色航空都市。”冯德显说。按照规划,我省将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建设南水北调干渠和新107国道沿线生态廊道景观带,加快绿道建设,优化绿地布局,构建区域绿网系统;实施区内河道治理,合理规划城市水系景观,形成生态水系环境;加强南水北调干渠、森林公园、苑陵故城等生态敏感地带保护,严格控制开发边界,严格保护生态走廊,严禁开展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积极利用区外水源,实现多水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推进港区生态建设。同时,我省将进一步加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推进区域内建立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及收运体系建设等,着力推进港区环境保护。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建设一流的航空都市,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必须跟上。否则,很难保持港区发展的持续性。”冯德显深有感触地说。
冯德显的想法在郑州航空港区规划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按照规划,郑州航空港区将进一步加强配套服务,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内部交通网络建设方面,郑州航空港区将以郑州机场为中心,加快推进郑州航空港区内部路网建设,努力构筑与功能和空间布局相协调的交通体系。建设环机场快速路,构建与外部衔接的放射状快速通道,形成“环路+放射线”为骨架的快速路网,实现物流、人流的高效集疏。完善环机场快速路与北部城市综合服务区、南部高端制造业集聚区的路网连通,加快推进各功能区内部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网建设,提高路网密度。统筹规划区域内部各种轨道交通方式。大力发展城市公交,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强基础信息、安全应急、综合运输管理与协调系统建设,建立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体系,促进城市交通、民航、铁路等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
在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方面,郑州航空港区将加快供水、供电、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构建功能完善、保障有力、安全可靠的市政设施体系。加快南水北调受水设施、水厂及管网建设,规划建设应急备用水源,提高供水保障能力。适度超前建设电网、变电站,构建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体系。积极推进燃气输配系统和供热、供暖管网建设。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地下综合管廊,推进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电缆入地,形成无管线城市天空。加强灾害风险管理,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郑州航空港区将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发展高品质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完善城市生活服务功能。科学布局中小学、幼儿园,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引进国内外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建设先进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教育中心,发展健康产业,满足居民与外来人士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规划建设一批设施先进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纷纷落地,郑州航空港区将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绿色智慧航空都市。”冯德显表示。
面向全球 建设内陆开放型航空港区
“客运中转可以带来人气,不会用人气就是浪费资源。因此,郑州航空港区要想法把客人留住,把人气攒住。把我们的产品运出去,把我们需要的产品运进来,让客人带来的物流、信息流、技术流落地,形成多层面的产品交换和技术交流,打造全球性优势资本集散中心,从而带动河南、中原地区甚至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于如何建设内陆开放型航空港区,冯德显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冯德显告诉记者,按照郑州航空港区规划,我省将积极推动郑州航空港区加快提升开放门户功能,发挥生产供应链和消费供应链的服务带动作用,为内陆地区利用全球资源和国际市场提供平台,促进区域联动互动发展,构筑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新优势。
“建设内陆开放型航空港区,第一条就是要加快自我更新和完善,提升开放平台服务功能。而这一努力方向也是规划着重强调的。”冯德显说。按照郑州航空港区规划,我省将逐步完善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物流、仓储、研发、展示等功能,推动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发展,同时完善郑州航空港口岸功能,建设内陆地区口岸后续监管场所,加大货站、堆场、仓储、口岸联检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高口岸信息化、机械化管理和作业水平,加快港区口岸建设。此外,我省还将加快电子口岸平台建设,实行海关、商检、边检联动服务和24小时预约通关、预约查验,加快推进口岸与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区港联动、区区联动,积极推动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关检合作试点工作,加强与沿海及边境口岸合作等,构建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对外开放通道。
“俗话说,筑巢引凤。要建设面向全球的内陆开放型航空港区,加快与国际接轨,构建一个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必不可少。”冯德显说。冯德显告诉记者,按照规划,郑州航空港区将在企业注册登记、融资、跨境交易等方面,加强与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接轨,提高贸易仲裁专业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健全商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全面推行客商投资代办制,设立投资便利化的集中办公场所等。此外,郑州航空港区还将引进国际专业服务机构,为各类企业提供法律、会计、贸易等优质服务。
“实践已经无数次地证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有优质的‘硬’环境,也要有良好的‘软’环境。而这一点,对于郑州航空港区来说,也不例外。”冯德显说,“既然要建设开放型航空港区,那么更新观念,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冯德显告诉记者,今后,我省将按照郑州航空港区规划、结合自身实际,着力推进民航管理先行先试、创新海关监管模式,加大对外开放程度。一是加大港区民航业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外资进入民航业。二是支持郑州航空港区开展海关监管制度创新,促进航空物流和加工贸易发展。三是推动郑州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创新和多元化发展,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借鉴国际自由贸易园区良好实践经验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建设郑州航空港区的目的就是要带动中原经济区开放发展,因此,强化郑州航空港区的示范引领就显得十分关键。”冯德显表示。
对于如何强化郑州航空港区的示范引领,冯德显告诉记者,按照郑州航空港区规划,我省将着力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提升郑汴一体化发展水平。发挥交通、产业和开放优势,强化支撑引领作用,推进与郑东新区、中心城区联动发展,形成现代化城市功能组团,提升郑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并把郑州航空港区建设成为郑汴新区的核心区域,增强开放带动作用,推动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加快郑汴一体化发展。二是增强中原经济区发展活力。发挥对外开放门户功能,增强承接高水平产业转移能力,带动中原经济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并建立健全多层次合作机制,推动与周边区域共建产业园区、物流基地等。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中原经济区参与全球投资贸易、文化旅游、航空港经济等领域合作的重要平台。三是强化与其他区域合作交流。加强与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天水等地区的联动发展,完善陆空集疏运网络,打通中西部国际货运通道,并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合作交流,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产业协同、资源配置和市场拓展,促进合作共赢。
全方位支持 增添港区经济发展后劲
在采访郑州航空港区的过程中,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支持”两个字。“支持来自于全方位,既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也有地方及有关部门的鼎力相助。可以说,郑州航空港区建设是一场规模宏大的全民建设‘大会战’,带给中原人民无限遐想和期待。”4月19日,谈及郑州航空港区,郑州日报副总编辑陶玉亮表示。
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区规划之前,从中央到省、市就已经加大了对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的支持,甚至在去年7月,我省就制定了20条优惠政策,在航线航班补助、市场开拓奖励、机场使用费减免补助、用地保障、融资担保、通关检验、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郑州航空港区支持。
“毫无疑问,随着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会有来自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援手’助力其加快建设和发展。”陶玉亮说。陶玉亮告诉记者,从国家层面来看,今后,国务院将在政策、组织实施等方面加大对郑州航空港区的支持。
“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将加强对郑州航空港区在金融、土地管理和服务外包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陶玉亮如是说。
按照郑州航空港区规划,在金融政策领域,国家将对郑州航空港区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适时探索开展综合经营试点;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相关专项政策,对在综合保税区设立融资租赁公司购买25吨以上飞机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研究在综保区设立财务中心的跨国公司开设离岸账户,集中管理境外成员公司的外汇资金。在土地管理政策领域,国家将加强郑州航空港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布局范围内,合理确定郑州航空港区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和时序安排;完善征地补偿办法,规范征地程序,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等。在服务外包政策领域,国家将在郑州航空港区设立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享受服务外包相关政策。
“除了政策支持,国家在组织实施方面的支持,也将大大推动郑州航空港区加快建设。”陶玉亮说。据了解,在强化组织实施方面,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将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加强对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的工作指导,加大对郑州航空港区基础设施、自主创新和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协调解决在郑州航空港区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此外,国家民航局将加强业务指导,积极支持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和在民航管理领域开展先行先试。
“郑州航空港区建设既是国家大事,更是河南大事、中原机遇。因此,省委、省政府的推动力至关重要。”陶玉亮说。
陶玉亮告诉记者,在国家及相关部门出台支持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的同时,我省也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建立精简、统一、高效的郑州航空港区管理机构,有序、有力地将郑州航空港区建设推向深入。
据陶玉亮介绍,目前,我省已制定了涉及航空物流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产业链条延伸等多项促进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的扶持政策,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2012年,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工业总产值已达1265亿元,同比增长168.2%,成为我省首个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而随着国家和我省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和落实,据初步估计,2013年,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仅航空货运需求量就将达到10万吨,带动产业集聚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此外,按照目前发展态势,到2014年,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工业总产值有望达到3000亿元,并于2015年建成5000亿元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
“毫无疑问,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将对中原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让河南、中原能够更加开放、更加自信地面向世界。”4月19日,谈起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简称郑州航空港区)建设,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冯德显语气铿锵。
“河南地处内陆,开放程度不能与沿海地区相比。但河南走航空港经济路线,大家共用一个天空,与沿海地区是一样的。可以预见,未来的郑州航空港区将被打造成一座令人艳羡的航空都市、一座全球化的航空港区,成为引领河南乃至中原地区开放、迅猛发展的强力引擎。”冯德显说。
冯德显的观点与郑州航空港区未来发展规划不谋而合。在郑州航空港区规划中,要着力将郑州航空港区建设成为绿色智慧航空都市,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航空港区。愿景在前,又将如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