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货运转型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潜在的高价值市场除了“快递”外,生鲜瓜果也是一个未来待开垦的金矿。其实对于有些航线这部分产品的占比已经非常之高了,海口的水果海鲜产品部分时节大概能占到60%以上,新疆的水果某些时候也能达到30%多。而要涉足这一市场,首先就要对此市场做一相对深入的了解。本人周六有幸参加一场农产品物流方面的研讨会,颇有斩获,将农产品电商领域企业所面临的一些机遇与挑战整理出来供大家分享,以期继续抛砖引玉。
农产品电商物流的机遇与挑战
——5.11农产品电商物流与供应链专题研讨随感
一、基于“大数据”的品类布局
虽然都是卖商品,但经营者线上线下产品的选择还是有着不一样的逻辑的。当前的食品电商产品选择主要有生鲜(国产与进口的蔬菜瓜果)、进口奶粉、酒类、肉禽蛋品等。
而大的品类确定后,细的产品销售就要建立在客户数据库的基础上了,如根据客户下单经历,以及网站浏览路径和停留时间等,对客户的需求做出精准判断,进而“投其所好”,提高推广信息的转化率。
同样是基于客户消费习惯的观察,已有生鲜电商已经开始留意,未来这一市场上具有持续购买力的人群是不断成长的中产阶级,而其消费特点是,买普通蔬菜的时候会捎带着买点有机产品,后者主要是给自己子女的“特供”。
二、“有机”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标准
“有机”蔬菜瓜果是农产品电商的一个重要品类,要注意的事情挺多的,如源产地的管理,建在化工厂周边的产业园,无论你自身生产的流程如何规范,也很难真的保障产品的有机;还有就是,如果你有机产业园周边不远处都是其它类种植园,那么交叉授粉后也会使自身的产品质量大打折扣。
再有就是如果“有机”产品运送过去后,配套的包装不能回收甚至包装材料不容易降解,那么最终这个有机产品也将是一个伪命题。
食品损耗是生鲜电商一个共同的“痛”,业界平均损耗率应该在30-40%左右;这部分产品如果“打包”推给消费者,那么自身品牌会受影响,虽然生鲜电商不是“一锤子”买卖,但客户体验真的很重要,一次不愉快的购物经历很可能就会导致一些客户的流失。然而如果将“问题”食品直接倒掉,似乎又太不环保了,这方面沱沱工社的“养殖场”和“发酵池”等配套处理思路值得借鉴。
正如优菜网丁总的一句总结“有机不仅仅是一种标准,更是一种理念!”
三、生鲜电商5%的损耗率遥不可及嘛?
沱沱工社杜总说几年前其商品损耗已经降到5%一下,而其这一提法即可引起大家的广泛质疑和“围攻”,对于行业平均30-40%的损耗率而言,5%真有种“天方夜谭”的感觉。说到这里不禁想起3月份杭州电商物流峰会上麦德龙商超自身平均2.6元/单的物流成本时所引起的骚动一样。
至于沱沱工社和麦德龙的数据是否真的如此,我无法考证,但我要说的是,大家做出判断时不要总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评判别人,觉得按照自己的标准和流程做不到的事,别人也很难达到。其实,此时靠谱的做法应该是尝试一切途径去与“标杆”对标,而不是自以为“是”地质疑,唯有此才可能实现真的突破。
此外,交流过程中有一个数据值得航空货运人关注下,当前部分生鲜瓜果都是在5成熟左右就开始采摘的,其口味要比9成或者完全成熟时差好多,但如果是9成熟,对于运输时效及运输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普通物流企业如果进入或许会面临更高的损耗,但航空在这上面具备一定的差异化优势,探索一下或许能切下一小块细分市场。
四、“行业协同”落地离我们还有多远?
从此前快递行业“共同配送”尝试,到生鲜电商“协同发展”的高声疾呼,“行业协同”一直都是大家期盼的行业大环境,然而时至今日其却迟迟不能落地,力推“行业协同”者有时也不得不以“理想主义者”自嘲,其实行业协同真的很难嘛?其落地还欠缺什么,离我们有多远?
如何协同,我也不知道,但此前与一电信领域的资源整合高手交流,他的赤裸的表述还是很有启发的:“假设每个环节的人/企业都是超级自利的,而你要做的事就是让每一个环节的参与者都有‘利’得,以此为思路的话,事情就会相对简单好多”。
当前做生鲜电商的人多数都是有梦想有责任的人,他们在推进农产品冷链的时候或多或少也有一些“理想主义”,不然他们不会在这个“赔、还赔、继续赔”的盈利预期中坚持。
“行业协同”是一件值得做的事,只希望推动者在践行时多一些“商人”本性,设计好利益分配和补偿机制。然后靠制度、靠严格的考核与淘汰机制等保障其落地。
结语:农产品冷链市场虽然未来前景不可小觑,但因为这一领域是需要重资产投入,并且行业规范程度还不高,市场相对分散,未来3-5年可能都是市场培育期,航空货运企业可以重点关注,但要全面进入还需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