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国家邮政局批准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简称联邦快递)、优比速包裹运送(广东)有限公司(UPS)经营国内快递业务。这是2009年《中国邮政法》实施以来,外资快递企业首次获得国内快递业务牌照。
“两家巨头短期内在国内快递业务上对国内快递公司影响不大,它们的网络布局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完善。受冲击最大的应该是顺丰和EMS,其次就是传统货航的国际货运。”民航货运专家刘海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外资快递把控高端市场
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公告,联邦快递和UPS此次获准经营国内快递业务的地区仅限于部分大城市。
其中,联邦快递首批获准经营国内快递业务的地区包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大连、郑州、成都8个城市;UPS首批获准经营的地区包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西安5个城市,获准的业务范围包括除信件之外的国内快递业务。
“客观来讲,这个国内快递牌照的法律意义大于现实意义。”刘海明认为,基于联邦快递一贯坚持的“先摸底,再置换”的较为谨慎的策略,“摸底还需要一段时间”。
联邦快递传讯部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拿到牌照的消息才公布几天,目前公司还没有新计划出台,一切业务照旧。”
刘海明认为,出于舆论影响的考虑,此次获批的两家外资快递企业近期内“不会有太大动作”。
“大动作”虽未显露,但这两家巨头在国内快递业务上实际已低调布局多年。1995年,联邦快递以6750万美元收购当时惟一可以直飞中美的常青国际公司,成为第一家提供由美国直飞中国的国际快递物流公司。
随后,联邦快递凭借其垄断技术以及覆盖全球的航空、陆运网络,迅速成为中国境内外规模最大的国际航空速递商。为打通国内市场,建立起与国际市场相连接的地面网络。联邦快递从2007年开始推出国内服务,目前其国际快递及国内服务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并在全国58个城市设有投递地点。
与之类似,UPS在上世纪90年代以香港为卸货基地,利用中国的邮递商向内地发送包裹和货物,低调地进入中国市场。随后,通过与国内快递、航空公司的合作,UPS正式进军中国,并于2008年和2010年分别建成上海国际转运中心和深圳亚洲运转中心。
在中国的国际货运业务上站稳后,UPS开始布局在中国的国内快递业务。今年3月,UPS公布了收购欧洲第二大快递公司TNT的计划。业内人士分析,收购完成后,TNT旗下的天地华宇所拥有的公路快运网络将加速UPS布局国内快递业务。目前,UPS已在31个城市建立起经营网点。
据国家邮政局官网公布的《2011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国有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10.8亿件,实现业务收入271.1亿元;民营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24.8亿件,实现业务收入374.5亿元;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完成1.1亿件,实现业务收入112.5亿元。
虽然,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市场份额仅占3%,但收入市场份额却占比达14.8%,充分显示出外资快递企业在高端市场的影响力。
此次获准经营国内快递业务,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这两家国际快递巨头将进一步给国内中高端快递市场带来冲击。刘海明也认为“顺丰的商务函件等市场将受到影响”。
一名不愿具名的顺丰市场部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对此种说法不以为然,“它们可以开展业务的城市目前还很有限,在异地快递上可作为的空间很小。除网络外,我们在人工费上也比它们有优势。”
国内传统航空货运将被迫转型
与面对国际巨头依然保持自信的民营快递企业相比,国内传统航空货运企业则普遍感受到压力。
早在今年7月,当联邦快递和UPS递交国内快递经营许可证申请后,中航协就曾以担心其变相获得“第八航权”和形成垄断为由,极力阻止相关部门批准外资快递获牌照。
“2011年年底,FedEx(联邦快递)全球拥有飞机692架,卡车4.59万辆;UPS全球拥有飞机523架,卡车约9.49万辆。而中国快递公司飞机最多的顺丰现在也就30架左右。很显然,这样的规模效应即使国内三大货航(中货航、国货航、海航)联合起来,到‘十二五’末都未必能达到。”刘海明对记者表示。
除运力之外,联邦快递还加强了地面操作中心的建设。今年7月初,联邦快递完成扩建其位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口岸操作中心。建成后的中心总占地面积达17375平方米,比原有面积扩大近50%。此外,扩建后的操作中心每小时货物分拣能力最高可达9000件,较以往效率提高50%。作为联邦快递在中国最繁忙的操作口岸之一,中心每周操作68个航班进出上海。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数据,截至2012年4月,中国境内已颁发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证的航空公司46家,其中全货运公司10家;港澳台地区的航空公司香港4家,台湾6家;共有106家外国航空公司飞中国内地,其中全货运公司18家,客货混公司12家。
据了解,境内传统航空货运目前大多延续航空公司与快递企业合作的模式,航空货运企业负责航空货物运输,快递企业则发挥地面运输服务的优势。
而联邦快递和UPS与之不同,它们并不仅仅发挥传统航空货运公司的功能,还充当综合的全程物流服务商,几乎能实现供应管理的全部功能。
“这些国际巨头在产品设计和网络布局上灵活性更大。它们此次获得牌照将迫使传统货航加快转型速度。”刘海明预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