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上任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句子:“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如今五十多年过去了,随着时代的变化与个人意识的觉醒,公众大多对这种关系采取了一种更为工具性的理解,即国家存在的价值也应该是服务国民。
所以,当交通部副部长、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前日抛出关于机场建设费的一席话时,网友被雷倒了。李局长说,民航局和下属单位没有一个人、一个单位动用机场建设费,作为“三公”及其他费用。他表示,机场建设费不能取消,收取的主要原则是于国家有利。
拿“于国有利”作为一项税费之所以存在,甚至能够延续下去的理由,无疑是一种霸王逻辑,这还不如一句“我就是要收”来得爽快。因为谁能告诉我,有哪项政府征收的税费,其实是于国无利的?公民承担社会责任、税费服务国家建设也是好事,但理想的状态是,这种“利”最后还能全方位地反哺国民,以提升相应的公共服务,来为每个公民提供方便。所以,“于国有利”的原则显然应以“于民有利”为内核。
可问题在于,机场建设费的存在实在有太多不合理,缺乏合理性,也就根本谈不上利民。机场建设费从存在的第一天起,“是税还是费”的问题就不甚清晰,征收前既未经人大表决通过,也没有走听证程序,且没有个期限。征收过程中,除了官员承诺没有乱用外,无任何透明与公开之处,如何能叫人交得心服口服?
而且,尽管从4月1日起,机场建设费的名目被废止,改征民航发展基金,依然未厘清的问题是,作为一项名义上的基金,这笔钱对乘客来说到底是借款、投资还是消费。如果是强行借款,何时归还?利息怎么算?如果是一项服务性消费,那么乘客在购买机票之外再买民航发展基金,相当于看话剧买了门票,还要为剧场建设添砖加瓦,这显然很荒谬。如果是一项投资,钱哪儿去了,怎么用的?更别提永远没分红。
就连便宜的快餐,乘客也没有因为交了这笔钱而在机场吃到,可以说交费的好处一点没有体现,那么机场建设费到底是怎么用来建设机场的呢?更令公众抓狂的是,李局长此番认为机场建设费不能取消的首条理由竟然是,美国、英国、法国本等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收机场建设费,且收的标准比中国还高。这真是一个屡试不爽的神逻辑,我服了。
□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