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证监会于今年2月1日公布的拟上市公司名单显示,作为中国首家民营资本独资经营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有限公司(下称“春秋航空” )位列其中。拟上市地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保荐机构为瑞银证券。目前所处状态为落实反馈意见中,具体上市时间尚未确定。
春秋航空自2006年起便年年都有上市消息传出,却因种种原因始终未实现,此次上市进程是迄今为止推进最深入的一次。如果顺利上市,春秋航空将成为继中国航空、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及海南航空后第五家上市的航空企业。
尽管春秋航空方面表示自身上市时机已成熟,但不论从其目前的企业管理与服务水平,还是进入资本市场后的发展前景来看,其登陆资本市场之路绝非易事。光鲜靓丽的账面数字也无法掩盖其背后存在的问题。
渴望集资 酝酿已久
春秋航空由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下称“春秋国旅” )和上海包机旅行社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包旅”)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组建,经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批准成立于2004年5月26日,并于2005年7月首航。其创始人即是春秋国旅的创始人王正华。自成立之初春秋航空即将自己定位为“草根”航空公司,而廉价机票正是其最大的卖点。
凭借着这一卖点,春秋航空坐拥国内民航的最高客座率,其平均上座率达到95.4%;且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开航以来年年盈利的航空公司。光鲜的业绩的确给春秋航空附加了不小的竞争力,但其酝酿已久的上市集资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
早在2006年春秋航空便曾计划于2009年上市,当时花旗银行为其财务顾问,上市地点拟定为上海或香港。此次上市计划最终因2008年席卷资本市场的金融危机宣告搁浅。
时间推进到2010年,春秋航空再次拟实施其上市计划,并将上市地点锁定于A股。然而此次计划却因其内部股权分散问题再次受阻。
据了解,公司成立初期,王正华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将约80%的股权分发给了近500名干部员工,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如此一来,过度分散的股权与证监会所规定的“股东超过200人的股份公司不具有发行上市的主体资格”相抵触,成为其上市道路上的巨大障碍。
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直至2010年下半年才最终以股权代持的方式得以解决。当年9月30日,上海春翔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春翔” )和上海春翼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春翼” )分别注册成立,注册资本分别为2400万元和1200万元;法定代表人分别为春秋航空前任CEO张秀智和王正华之子王煜。此两家公司随后入股春秋航空公司,并代持其员工股份。
至此,春秋航空注册书上的发起人由2家增至4家,即春秋国旅、上海包旅、上海春翔和上海春翼。
解决了股权结构问题后的春秋航空又一次踏上了冲刺IPO之路,于去年初再次启动上市程序。公司目前公开的账面数据可谓十分光鲜,2009年及2010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58亿元和4.7亿元。由于目前尚处于预披露阶段,公司并未透露2011年的具体盈利情况,不过表示净利润超过5亿元。
春秋航空方面表示,募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购买飞机。就在今年1月12日,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3亿美元贷款协议,协议内容包括5架空客A320-200的短期预付款和长期融资安排,涉及总金额超过19亿元人民币。
而春秋航空由于其本身目前规模有限,负债率并不高。其对资金的渴求主要缘于其扩张机组规模的愿望。尽管同样面临国际油价上涨、燃油税上涨、航空碳税等压力,其并不能依靠国家注资,而是要寻求IPO、贷款等方式实现资金融通。
记者此次再就购机数量一事询问春秋航空官方发言人张武安,对方表示,由于扩大机队规模涉及多方准备,且需经过审批程序,因而现阶段不再透露具体计划。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