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最多可以摘180公斤,最少也不低于150公斤。现在每公斤一块八毛钱,平均每天可以挣到三百元;随着天气转冷,工钱还会上涨。两个月可以挣到两万元。自打我来这里拾棉花,每年都拿到了两万多元。”木合塔尔·吐孙摸着额头,腼腆地说,“今年冬我就可以娶媳妇了!”
木合塔尔·吐孙是新疆南部喀什地区麦提县央塔克乡乌尊买里村4组的村民,今年28岁。五年前经朋友介绍,每年秋天都来帮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幸福农场三分公司承包户彭正强收获棉花。
据悉,2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年棉花总产都占到全国总产的六分之一强;每年都有计划、有组织地从甘青豫蜀湘鄂徽等省份和新疆的地县引进拾花劳动力,最多年份70万;支付民工拾花报酬,每年逾十亿元人民币。随着机械采棉的推广,逐年减少人工。今年新疆兵团植棉面积与往年基本持平,一半机采,仍然需要大约30万拾花工。
彭正强十三年前从四川沪州市古蔺县大寨苗族乡来到这里,承包经营420亩棉花地。三个孩子,市纱厂工作、内地上大学、市里上高中——老两口经营这么多地,着实忙得不可开交。自从喀什、和田的维吾尔农民兄弟来以后,轻松了许多。农民兄弟有的长年打理棉田,有的只在秋季采摘棉花。
据了解,凡来新疆兵团农场的拾花工,由各连队统一安排食宿免费住宿;各植棉团全部给拾花工购买意外伤害险;适逢节假日,一起开展互访和文娱活动——电影进连队,歌舞进院落;分阶段开展劳动竞赛,设有不同档次的奖项,最高奖是乘飞机返乡。拾花期间,拾花工的日常小病,由用工单位提供治疗费用。进入9月中旬,天山北部天气骤然变冷,各植棉师和团工会发出倡议向拾花工捐赠衣物。此外,表现特别突出、愿意留下来者,农场可以使其安家落户,享受职工待遇。
新疆地县的农民兄弟占总用工数量的三分之一强。他们往往亲戚连亲戚举家而来。彭正强和多数承包户一样,和老伴负责农民兄弟的生活保障——米面油肉酱醋菜瓜果和天然气等。
为彭正强采摘棉花的两家人四十多口,来自喀什和田。分为两个组,集体选出劳动组长和生活组长。一个负责联络协调用工、数量质量验收和报酬事宜,一个负责做饭调剂伙食——出工歇息有序,劳作不误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