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高新技术产业步入加速发展期

www.jctrans.com 2014-6-3 14:07:00 中国证券报

导读:在稳增长、调结构的大背景下,从产业角度讲,高技术行业成为大家共识。当前我国正致力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加快推动经济转型,提升发展质量。高技术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2014年,高新兴产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稳增长、调结构的大背景下,从产业角度讲,高技术行业成为大家共识。当前我国正致力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加快推动经济转型,提升发展质量。高技术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2014年,高新兴产业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六大有利因素

  一是国家政策支持。2014年,国家将着力强化战略和规划的研究,做好战略性领域的布局,减少行政审批,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将继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方面,加快关键领域改革,营造好的发展环境。加快清理不利于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进入新兴产业的准入条件,完善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创投计划,整合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另一方面,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发展,加大力度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20大工程,加快培育一批由产业高端引领、具有创新发展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时,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央行一贯的思路。央行提出要抓好科技文化金融政策措施落实工作,开发适合高新技术企业需求特点的融资产品,支持信息消费、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二是改革溢出效应。改革的深化,将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从而在外资准入、转型升级、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同时,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修正案,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的规定,不仅使得全部用技术出资或者其他可以评估的实物出资成为现实,而且还有助于鼓励个人创业,有助于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企业的设立。

  三是技术能力有所提高。科技部所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3》显示,我国创新能力稳步上升,国家创新指数排名在全球40个主要国家中升至第19位,比上年提高1位。在金砖国家中,我国创新能力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一些领域已经看到突破发展的曙光,如适应第4代移动通信多模通信要求的28nm芯片加工工艺、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的碳化硅单晶材料、T800级碳纤维、超材料、北斗导航、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技术等等。

  四是新兴产业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技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继续成为吸引创业投资的主要领域,2013年投资项目达到849笔,占被披露投资金额的58.8%,互联网、生物技术及健康医疗、电信及增值业务成为最受关注的投资行业。新兴产业创投计划累计支持设立141只创投基金,总规模达到390亿元,对早中期创新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五是新兴信息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013年我国相继发布了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指导意见和“宽带中国”战略方案,发放3张4G牌照,启动实施了信息惠民、下一代互联网等一批重大工程,拉动了信息消费加速扩张。未来,随着新产品、新业态、新应用持续涌现渗透扩散,新型信息消费将持续迅猛增长,成为拉动高新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六是化解产能过剩带来的机遇。近年来,我国一些行业出现了严重产能过剩。为此,政府下“硬任务”,要求仅在2014年就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必然带来就业压力的增大,因此,地方政府自然会寻求可以替代的产业加快发展,加上各地新兴产业规划目标完成的截止时间多定在2015年,而多数地区新兴产业规模与规划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因而会在2014年加速布局,加快上马新兴产业项目。

  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可保持在10%以上

  当然,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首先,国际市场需求不容乐观。2013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6603亿美元,同比增长9.8%,增幅基本与上年持平,但较金融危机之前持续增长25%以上的水平相比差距甚远。在全球经济开始复苏,美欧更加关注制造业的大背景下,预计短时期内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持续低迷难以有效改善,摩擦还将持续升级,竞争形势日趋严峻。

  其次,资本仍有“脱实入虚”的倾向。由于金融领域将逐步加大对民间资本的开放力度,生产要素成本依然具有较大的提升压力。在宏观经济不大景气、预期不明确的情况下,2014年民间资本脱实入虚的动力依然强劲。而民间投资在促进高技术行业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缺乏资金支持的背景下,行业发展有一定难度。

  最后,企业创新投入强度和创新绩效亟待提高。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0.77%,仅比2000年提高0.2个百分点;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1.9%,仅比2000年提高0.8个百分点。企业创新投入强度和创新绩效不高,将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形成制约。

  综合分析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我们认为,2014年,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高技术制造业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交叉融合将不断加速,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促进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技术取得群体性突破,为高技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撑。2014年也是各地落实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关键一年,大多数地区为保证2015年规划目标的完成,将会继续加大力度支持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预计201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速大致可保持在10%以上。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

  为充分发挥好高新产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中的带动作用,推动高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建议如下。

  加快体制机制的创新。未来几年,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消费水平升级等都将明显加快。未来三年,第四代移动通信也将进入投资建设高峰期。国家关于发展卫星导航、节能环保、健康服务业等文件陆续出台,都为相关领域内需拓展提供了空间。但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国内新兴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市场机制还未形成,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子商务、新能源等产业依然运行在传统运行监管体制之下,与之发展相匹配的创新型政策环境亟待完善,相关领域市场准入门槛较高。需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加强重大技术的选择和培育。对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发展的重点并不仅仅是做大,而是必须要拥有核心技术。因此,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就必须充分发挥重大技术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就必须正视重大技术的选择和培育问题。必须从自己所处的阶段出发,考虑到发展阶段的不同、禀赋资源的不同。所谓重大技术,应该是指其技术地位在众多技术中处于核心、关键的地位。具体衡量主要包括三个层面:是否具有基础性,是否具有公共性,是否具有战略性。尽管政府的目标不是在支持哪个潜在“成功者”的问题上用政府的判断来取代市场的判断,但是我们必须确定是否“不干预”足以让我国可以建立起有效的技术能力。政府要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减少因无知而犯错误,提高成功的可能性。

  加速产业政策的转型。在积极推动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要加强研究全球动态和我国产业发展的监测分析,并及时与地方共享研究分析成果,指导地方做好分析工作。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各级政府应更多扮演“规划者”和“服务者”的角色,而非“主导者”的角色。应更多出台普适性政策,而不应牺牲有限的财政一味扶持、保护、优惠少数“大而不倒”的“明星”企业。应更多关注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而非简单的产能提升。同时,产业发展要实现自力更生,则政策的支持必须适时适度,要在兼顾产业发展阶段和政策支持使命的基础上,明确择机退出的节点,避免产业发展对政策的过度依赖。

  可以考虑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有研究报告认为,我国现有的投融资体系、市场环境、体制机制政策等未能完全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资本市场受制于现有的市场体系和发行上市体制,与战略新兴产业的对接还不理想。战略性新兴产业普遍存在资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投资风险较大的特征,但一旦技术突破、市场开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在创立初期最需要风险投资,随后需要资本市场提早介入,降低其股权融资成本。开设战略新兴产业板可以发挥资本市场集聚效应和引擎作用,对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挥积极作用。

  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以企业持续投入为主体、国家财政稳定投入为保障、民间资本积极投入的新兴行业科技投入增长机制。一是加强企业在科技投入中的主体性地位,增强企业投入科研的动力。通过财政补助、税收减免、贴息等措施鼓励支持企业增加研发和技改投入,重点要将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经费的一定比例用于企业科技投入的奖励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R&D活动。二是建立国家财政投入支撑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稳定增长机制。三是加大对民间资本投入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行业主管部门与四大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建立政府引导资金和民间资本共同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风险投资机制。

  放手鼓励新技术新模式应用,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关系到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新技术应用和新产业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环境。当前要积极强化基础支撑,创造更有利于创新产品和服务发展的宏观和市场环境,大力挖掘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一是要创新医疗体制、教育体制、社保和养老体制改革思路,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分子诊断、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积极引进新的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模式,在解决社会资源调度分配的难题同时,为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二是要理顺新能源发电上网、医疗器械服务定价、互联网行业监管、电信与广电双向进入、通用航空管制等新兴产业市场管理制度,打破行业壁垒,营造适度宽松的发展环境。三是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发展空间,强化中小网商贷款和智能物流等保障措施,大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政策试点,在通关、质检、标准互认、基础交易信息互联互通等领域探寻政策突破。

  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在充分论证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并吸取现有地方标准及其他国家已有规范,合理制定适合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推动技术进步,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关键在于厘清政府和企业的职能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要提供一个让企业不断追求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的环境,而绝不是代企业去进行产业升级,政府也不宜代替企业做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策。政府宜出台普惠型的鼓励创新的政策,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