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的一群普通农民自2007年以来,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最普通的基层组织,辛勤耕耘,不但使自己和周边村民迅速致富而且在这片祖辈打拼的土地上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画卷。
双江县勐勐镇铁厂完小的几个小女孩在晚自习前边跳着橡皮筋边唱着动人稚气的歌谣“金蛋蛋,银蛋蛋,不如地里的土蛋蛋,金花花,银花花,不如田里的菜花花”。看到记者好奇的目光,双江县农业局一位领导笑着解释说,孩子们童谣里唱的土蛋蛋其实就是马铃薯,菜花花就是菜用豆荚,茄果类蔬菜开的花。
为彻底明白孩子们口中童谣的含义,记者一行走进了双江县沙河乡允俸村忙孝一组的农业种植合作社,与理事长俸光兵唠起家常。允俸村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村寨,俸光兵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种植马铃薯,和其它农作物比起来,俸家种植的马铃薯要高10倍左右的收入,就以今年马铃薯收成来说,老俸一家每亩地可产马铃薯3.2-3.5吨,20亩地的收入加晚稻收入,大约在30万元左右。
俸光兵不但带头致富,还组织允俸村忙孝一组的102户农民于2007年成立马铃薯种植合作社,倡导一体化进种,一体化种植,一体化销售。一年下来,只有587亩田的忙孝一组100多户群众,每家仅种植马铃薯和稻谷收益就可达到6万元左右。一位傣族群众告诉记者,以前种马铃薯,收获时都要起一大早把马铃薯送到集市上去卖,去晚了还担心卖不上价,成立农业合作社后,销售不用再担心,前两天一下子来了三辆大货车把我们和邻居家的80吨马铃薯一下全买走了。
而在双江康农蔬菜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唐勋彬则和记者谈到,康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主要种植辣椒、苦瓜、黄瓜和四季豆,其中辣椒400多亩,每亩销售收入达3万元左右,黄瓜每亩收入24000元左右。唐勋彬还和记者谈及,由于辣椒、瓜果、豆类蔬菜都会在结果前开花,孩子们便编童谣,“金花花、银花花、不如田里的菜花花”。
据了解,双江县还引进蔬菜企业3家,成立康农等农民专业蔬菜种植合作社6个,初步形成了“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去年共完成蔬菜及马铃薯种植面积46789亩,产量8.06万吨,产值1.6亿元。每年外销蔬菜及马铃薯达到54800吨左右,蔬菜商品率达到70%左右,马铃薯商品率达到8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