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发展粮食生产、突出发展‘六型’农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各项改革,是实现今年抗灾夺丰收的关键。”在分析今年粮食丰收形势时,吉林省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国家统计局关于2014年粮食产量的公告表明,今年吉林省粮食单产达到941.96斤/亩,比全国平均水平的718斤/亩高出223.96斤/亩,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的领先位置。粮食播种面积7501.10万亩,比上年增加316.2万亩,同比增长4.4%,由上年的全国第10位晋升为第9位。
在春季低温冷害、夏秋局地干旱等自然灾害情况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主要依靠 “六个落实、两个确保”的措施。今年,全省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播种面积全部落实,粮食作物7821万亩,其中玉米5941.5万亩,比上年增加43.5万亩,水稻1182万亩;资金物资落实到位,筹集春耕生产资金208亿元,比上年增加14亿元,投入底化肥559万标吨。玉米种子2.32亿斤;测土施肥、生物防螟、等离子体种子处理等重大技术落实,建设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625个,“高光效”示范面积500万亩;强化农资监管落实,通过检查农资企业、整顿市场、捣毁制假黑窝点等行动,净化农资市场;抗灾物资、设施设备、应急预案等准备充分,抗灾措施落实到位,全省累计投入抗旱资金5.3亿元,浇灌面积808.3万亩,农业保险投保167万户,参保300万公顷,保费总额7.2亿元。此外,引导农民确保把地种在适播期,一次播种一次拿全苗齐苗壮苗。通过人工增雨、抗旱打井等抗灾措施及时缓解和解除旱情,确保抗灾夺丰收取得胜利。
园艺特产业也在加快发展。据了解,我省通过实施人参产业振兴工程,生产规模得到科学调控,人参精深加工能力显着增强,人参全产业链开发取得新进展。食用菌产业发展提速,形成了延边、吉林地区以发展黑木耳为主,通化、白山地区以香菇为主,中西部平原区以平菇、金针菇等鲜食品种为主的发展格局;蔬菜产业方面,争取到国家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项目21个,设施蔬菜标准园总数达到103个,全年蔬菜产量预计达到1200万吨;通过扶持长白山优质种蛙繁育基地、标准化封沟养蛙示范基地、长白山林蛙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项目建设。林蛙养殖呈现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全年林蛙回捕商品量预计达到4.8亿只,同比增长6.7%。据统计,全年园艺特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达1300亿元,同比增长5%。
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全省大力推动龙头企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继续保持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预计实现450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
一年来,全省各地在抓好产业增收、政策增收和财产增收的同时,积极开拓劳务增收门路。截至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6.3万人,同比增长0.5%;农民劳务总收入446.7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3115元,同比增长17.0%。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14.12元、5279元和6800元,同比分别增长16.1%、12.5%和11.5%,平均增幅达到13.37%,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突破1万元。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我省制定出台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意见,启动实施农村环境整治等6大工程、村屯道路等32项建设,选定410个试点村重点推进,现已落实各类项目868个。
按照省委改革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由省农委牵头负责的14项和配合完成的8项改革重点任务,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现了良好开局。今年,吉林省扩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共启动919个省级试点村,试点面积达到847.7万亩。抓住确权机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试点。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现已发放贷款49笔1649万元。启动综合保护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两个试点片,建设8个重点项目。今年吉林省争取到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亿元,同比增长20%,资金总量位居全国第3位。智慧农业信息化服务方面,通过加快构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整合信息资源,推动惠农信息“进村入户”,信息惠农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化服务方式已在13个县市开通,预计仅此一项,全省每年可增产粮食10亿斤以上,农民节本增效12亿元,每年少投入肥料6万吨。支农资金使用方式也在酝酿重大创新。据介绍,吉林省抓住国家出台金融服务“三农”发展意见的契机,准备设立“吉林省农业发展基金”,通过财政支农资金注入吸引带动社会资金跟进,有望破解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