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发布《铝行业规范条件》(下称“行业规范”),2007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铝行业准入条件》同日废止。
“化解产能过剩”是新一届中央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选项,铝行业准入条件的更新也是题中之义。相较旧版本,新的铝行业规范将利用进口铝土矿的新建氧化铝项目起步规模从每年60万吨提升至每年80万吨,境内外资源保障年限不变。根据《国务院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的通知》的规定,电解铝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也将从35%提到40%,并鼓励电解铝企业通过重组实现水电铝、煤电铝或铝电一体化。
此外,《行业规范》对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生产的布局与规模、能耗和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均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对旧版本中阐述较少的再生铝,此次规范明确了工艺技术和装备、综合能耗、资源消耗等具体要求。
不过,多位接受采访的分析师认为,目前铝行业新建项目大多符合标准,因此《行业规范》更多是起到“引导”和“规范”行业的作用,对化解电解铝过剩产能可能“象征性意义居多”。
电解铝产能向西转移
中国氧化铝和电解铝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资源保障程度低、电解铝和再生铝产能过剩、氧化铝和电解铝大多数企业未经国家核准、产业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工信部称。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电解铝产能为2700万吨,产量为2000万吨,产能利用率为74.07%,电解铝企业亏损面达到93%。
但目前铝企依然在扩张,向着煤炭资源丰富、电力价格低廉的新疆迈进。
通常,生产电解铝的电力成本占到总成本一半以上。“新疆到华东地区的铁路运输也就600元/吨,汽车运费贵一些。但是(在新疆)电的成本(较东中部地区)能有2000元/吨以上的优势。”我的有色网铝行业分析师李旬说。
据分析师调研,西部今年内将建成的电解铝产能“很多”:新疆信发50万吨、新疆希望80万吨、新疆嘉润45万吨、天山铝业30万吨、天龙矿业10万吨、西部水电45万吨、神火13万吨、新疆其亚10万吨、青海鑫恒12万吨等等。这些还都只是今年的计划,每个项目规划总产能几乎都在100万吨以上。
但在产能过剩、需求不振双重压力下,铝价走势低迷,高企的电力成本更加重了东中部铝企负担。据工信部提披露的数据,2012年铝冶炼行业实现利润仅9.3亿元,2013年1到5月亏损3.5亿元,众多企业亏损严重。
“对行业影响不大”
上述《行业规范》称:“现有生产要素缺乏竞争力地区的电解铝企业要逐步转移退出,在规划引导和总量控制下,有序向竞争力强的地区转移,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防止盲目投资加剧产能过剩矛盾。”
“退出”并不容易。易贸研究中心铝行业分析师赵琳表示:“今年行业开工率是逐渐下滑的,但还要考虑的因素是,一方面地方政府并不是特别愿意让企业停产,一般铝企的规模都比较大,在地方有一定的社会效应,比如拉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还有一方面,铝企本身也有考虑,因为大型的铝企转型也比较难,停产的成本高于目前亏损。有些企业也是被动在生产。” 至于新规中关于电解铝上下游一体化的提法,赵琳表示这早已不是什么新话题。的确,中铝公司多次出击收购煤矿,就是为了“煤电铝一体化”的构想,民企山东魏桥创业集团的自备电厂降本效果已经是业内翘楚。“现在确实和2007年有所变化,准入条件过时了,需要更新。象征意义更大一些。”赵琳说。
“我认为新的行业规范影响不大,因为一些老的产能基本上是自然淘汰,因为成本比较高,而市场价格比较低,不好做。”李旬表示,“但我还是不看好下半年的铝价,因为新建的那部分,电解铝产能依旧过剩。”
今年以来,我的有色网铝指数一直在14500元/吨左右徘徊,最高不到15100元/吨。而2012年全年尚在15000-16000元/吨的区间内,2011年则几乎都在16000元/吨以上,最高冲到过18500元/吨。
对同样过剩的再生铝行业,《行业规范》也提高了相关指标:新建再生铝项目的规模从5万吨/年以上提高至10万吨/年及以上;现有再生铝企业的生产规模从大于2万吨/年的标准提升到不小于5万吨/年。
相较于原生铝,再生铝价格更便宜,能耗也相对较低,加上中国铝土矿对外依存度高,利用废铝作为原料的再生铝是经济的选择。不过目前中国再生铝行业发展仍比较初级。据赵琳介绍,再生铝行业目前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行业集中度极低、铝资源回收率较低。“去年可再生铸造铝合金产量在460万吨到480万吨,主要分布在江浙和广东,重庆也比较多。”上海有色网铝分析师张晨光说。
钢铁业亏损不减产
不仅是铝行业。工信部昨日发布新闻稿称,要加大对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治理力度,加快关停列入2013年公告名单的钢铁、电解铝、水泥等19个行业落后产能。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当天在上半年工业通信行业发展情况发布会上透露,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配合制定和实施化解钢铁业产能过剩矛盾的总体方案及有关的综合性政策措施。
据工信部披露的数据,上半年中国累计生产粗钢3.9亿吨,同比增长7.4%。同时,钢铁价格继续下跌。中国钢铁协会的统计显示,6月末,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下降14.7%。
“这种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企业仍无意减产。”朱宏任说,企业主要担心市场份额流失,防止银行停贷风险,在不盈利的情况下,仍然不断进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