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社会经济“高货币化”现象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日前在出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第47期“经济每月谈”活动时表示,“高货币化”是疑难杂症,对中国而言,有四大后果需高度关注。
根据中国央行最新数据显示,4月末M2余额已经达到103.26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6.1%,较10年前翻了5倍多。M2与GDP比重接近200%,创下全球新高,远高于美国的67%、欧元区的95%、日本的174%和英国的133%。
向松祚表示,中国的“高货币之谜”主要体现为三个基本的失衡。
第一大失衡是虚拟经济恶性膨胀,货币金融几乎所有的指标都超过实体经济的指标,包括企业利润、真实GDP增速、人均收入增速都远远小于货币金融体系的指标;第二大失衡是中国金融体系信贷资金在货币银行金融体系里内部空转的现象非常严重。部分企业主体通过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便利去投资理财产品等等非实业领域,将存款派生为贷款,再将贷款派生为存款,反复的轮回,导致金融体系内部空转现象严重;第三大失衡是我国杠杆率和负债率加速飙升。尤其是地方政府,我国的地方负债率大幅飙升,导致头重脚轻的现象严重。
导致我国经济三大失衡的主要原因,向松祚认为有两点:一是国际货币超发造成中国的外汇占款增多。二是为应对08年金融危机,我国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后部分存留下的“后遗症”。
向松祚表示,“高货币化”这对中国来讲有四个后果要高度关注。一是高货币化所造成的结果不是通胀就是资产价格泡沫,或是两者兼得。当下普通老百姓普遍感觉生活成本不断增加,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等,这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虽然在CPI中无法反映。这将导致通胀或者是资产价格泡沫,这是中国需要直面的一大问题,全球也是如此。二是贫富分化。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分化最根本的麻烦就是造成贫富分化,中国这些年贫富分化最主要的原因是房地产泡沫。三是实体经济生产力下降。相对于实体经济,更多人还是更倾向于投资虚拟经济。这对全球的影响太大。四是全球的失衡。
疑难杂症怎么办?对于中国来说,向松祚建议,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从管理和促进增长,根本性的转变为管理和促进转型。中国经济过去是“三依靠”,增长依靠投资,投资依靠信贷,信贷依靠货币。
“这种政策模式在一定阶段有其必要性和有效性,但也造成我国严重的产能过剩。面向未来中国根本的问题是管理转型,这个事就没那么容易。” 向松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