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已十年有余。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重要的农产品消费大国,作为农业的直接产品,中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在世界上占有相当的比重,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入世以来,我国农业格局发生改变,总体健康发展。
农产品贸易呈现新格局
中国政府在入世之日起就完全取消了农产品的出口补贴,严格遵照入世承诺,将农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进一步削减至2003年的15.8%,某些产品的降税幅度甚至走在世贸组织确定的时间表前。中国的农产品平均进口税率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低于许多发达国家。入世以来中国的农业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农产品贸易出现以下新情况: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入世后,中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来自商务部对外贸易司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贸易额从2001年的279.1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540.3亿美元,年均增幅达到18.8%,从世界第五大农产品贸易国上升到第三位。尽管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都大幅增长,但进口的增速明显快于出口,其中,2003年与2004年农产品进口额增长幅度为52%和48%,远高于出口额增长的17%和10%。因此,从2004年开始,农产品贸易由顺差转变为逆差,中国成为农产品净进口大国。进口额度更是在2008年、2010年以及2011年三次大幅度增长,使2011年的农产品进口总额达到939.1亿美元,出口总额为601.3亿美元,逆差额达到337.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产品结构变化大,逆差以大宗农产品为主。近年来,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超过50%都是土地密集型的粮油产品,排在前几位的产品包括大豆、豆油、棕榈油、棉花、小麦等。这也造成了中国粮油自给率的明显下降,中国粮食供给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已经上升到10%左右。食用植物油进口的数量更多,现今已达到国内规模以上企业加工植物食用油产量的20%。农产品出口方面,谷物的变化最为显著,从2002年的1484万吨下降到了2011年的121.5万吨,降幅巨大。而蔬菜的出口量则逐年增加,在2011年达到755万吨,成为中国出口量最大的农产品。
从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结构来看,大宗农产品逆差占据了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主要部分,也决定着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变化趋势。油籽、植物油、纺织纤维等产品已成为主要逆差农产品,蔬菜、水果类产品则是主要的顺差产品。
市场结构多元化,出口集中度下降。中国入世后的进出口市场格局较为平稳,从洲际来看,亚洲国家是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而美洲国家则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与入世前的格局变化不大。从国别地区的出口市场来看,集中度下降,其中变化最为显著的国家是日本。日本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但入世后,向日本出口的农产品所占的比重开始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35.5%下降到了2011年的18.3%。其次是韩国与香港,所占比重也有所下降。而美国所占比重则增加至11%,并成为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从进口来源地看,美国所占的中国对外进口农产品比重从2000年的23%上升到了2011年的25%,并一直保持着中国农产品最大进口来源国的地位。
农产品贸易市场化程度上升,私企、外企异军突起。入世十年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经营主体结构的变化十分显著,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农产品贸易中的主导力量,完全打破了国有企业在入世以前的垄断地位。
根据商务部2011年的中国农产品贸易统计数据,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分别达到286.1亿和217.8亿美元,进口额分别达到309.8亿和368亿美元。加起来占据了中国农产品贸易出口总额的83.8%和进口总额的72.2%。反观国有企业,所占份额不断下降,甚至在入世初期在进出口总额上呈现负增长。2011年国有企业共出口农产品75.8亿美元,同比增加15.2%,但仍然比2000年少11.6 亿美元,仅仅是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额的34.8%。2011年国有企业农产品进口总额为213.6亿美元,也仅为外商投资企业的58%。进出口经营主体结构由国企转为外商投资企业表明,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
中国农产品贸易未来展望
农产品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延续逆差走势。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经历过从农产品贸易顺差国转变为逆差国的过程。对于中国的基本国情而言,人多地少也决定了中国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出口中不具备优势,而在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中的国际竞争力提升较为缓慢。从而也决定了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中将延续逆差走势。从另一方面来说,农产品进口弥补了国内农产品供需缺口,缓解了中国农业资源紧张的局面。
贸易趋于多元,统筹战略机制。虽然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规模不断增大,从进出口产品种类来看,也趋于丰富、多元化。但依然缺乏一个统筹的农产品贸易战略机制,大宗农产品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在进口上,既没有稳定渠道,也没有形成全球供应链,容易受制于人。因此,未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目标将是建立统筹的战略机制,一方面降低大宗农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另一方面也要保持进口渠道的畅顺,形成稳定、多元化的供应链。
市场化程度继续提高,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中国农产品贸易的主力军。在中国农产品对外出口方面,现今已有2万多家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作为参与国际出口竞争的主体,并且大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已经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实现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以及安全意识大幅提高。同时,国企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优势依然不可低估。可以预计,中国农产品贸易经营主体将呈现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农产品进出口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
保护粮食安全,实施竞争性发展战略。中国粮油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大幅上升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中国的粮食作物大多数缺乏比较优势,要想完全实现自给自足存在较大难度。但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肯定是中国农产品贸易的重要目标。
任何国家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竞争力的提升,都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实现粮食安全的根本,在于选择竞争性的发展战略。也就是,中国政府应依据比较优势原则,释放更多农业资源用于生产并出口更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充分参与国际竞争。随着农产品贸易规模的扩大,更应该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