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床行业主要矛盾破解在即

www.jctrans.com 2011-11-4 9:47:00 中国工业报

导读:10月20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在京召开六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来自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及会员单位近200名代表与会。会议研讨了当前机床行业形势,并就行业“十二五”奋斗目标达成一致,即“实施战略转变,为推动行业由大变强而奋斗”。

  10月20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在京召开六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来自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及会员单位近200名代表与会。会议研讨了当前机床行业形势,并就行业“十二五”奋斗目标达成一致,即“实施战略转变,为推动行业由大变强而奋斗”。

  同时,会议还通过了任命陈惠仁为机床协会副秘书长的提案。

  高速发展持续数控机床初具规模

  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在会议主旨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高速发展,成就巨大。

  2010年,机床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36.8亿元,比2005年增长339%,年均增长率34%。当年,行业利润总额310.5亿元,比2005年增长356%,年均增长率为35%。出口额70.3亿元,比2005年增加134%,年均增长率为18%。

  数控机床方面,2010年,机床行业生产数控金属切削机床223897台,比2005年增长375%,年均增长率39%。国产数控机床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7%。

  更为振奋人心的是,“十一五”期间,行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推出市场适销的新产品,部分高档数控机床开始进入重点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并得到初步应用。

  例如,济南二机床为汽车工业研发的6400kN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武汉重型机床集团为核电工业研发的回转直径5米、承重500吨的超重型卧式镗车床;北京一机床为核电工业研发的龙门宽度10.5米数控五轴联动车铣复合加工机床,等等。

  高档数控机床取得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04重大专项的实施。“十一五”期间,重大专项总经费90.9亿元,其中国拨21.9亿元,企业和地方政府配套资金69亿元。2009~2010年度,04专项共启动17个项目计268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十一五”末期,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从总体规模上,已稳居生产、消费世界第一。2009年、2010年行业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金属加工机床产值209亿美元,约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2002年起,我国已经连续9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床消费市场;2010年,我国机床消费金额为283亿美元,约占世界机床消费额的45%。

  需求升级与供给能力不相匹配

  吴柏林同时指出,发展成就是巨大的,但我们也应看到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技术进步相对滞后。前十年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拉动因素是持续强劲的国内市场需求,企业体制机制变革激发的发展动力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有力支持。比较而言,技术进步和管理升级所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深层次技术和产业化技术不过关,高水平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的比例不大。

  这一点从进出口数据可看出端倪。2010年,我国机床进口总额为92.4亿美元,约占全国机床消费的三分之一,基本上都是中高档产品。今年前八个月,我国机床进口86.3美元,同比增幅达到54.6%。

  同时,核心制造领域的关键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中高档数控系统和主要功能部件对进口的依赖程度更高。

  另一方面是发展方式偏重于规模扩张。由于市场需求的强劲和考核上的规模导向,行业企业在“十一五”期间普遍扩大了产能。产品大型、重型化,品种多样化,规格齐全化的现象十分普遍。有些生产小型通用机床的企业也纷纷上马大型落地镗铣床、龙门加工中心等大重型机床。

  在规模扩张中,企业的生产条件和工艺水平确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产品技术升级并不显著。产品结构的雷同化、低档大重型机床产能过剩等问题相当严重。

  因此,就行业总体来看,仍然没有根本摆脱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产业规模虽然很大,但产品结构水平偏低,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与会代表一致认同,现阶段行业的基本特征是大而不强,现阶段行业的主要矛盾是国内市场需求结构的加速升级与行业供给能力不相匹配。

本文关键词:机床行业,进出口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