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高铁、核电这些被津津乐道的“中国名片”之外,作为一项门槛极高的技术活,中国的港口建设已经实现了全产业链、全要素的比较优势,技术水平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成为另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2月12日播出《中国港出海》,对话中国交建副总裁孙子宇,为您揭秘中国港口走出去背后的故事!
中国港口成为闪亮的“中国名片”
建一个港口竟然比在海里建房子还要难?然而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中国都能提供港口成套建设和运营能力。
发达国家港口投标门槛太高?中国公司建设的港口被比欧美更加苛刻的以色列人称为“以色列的七大奇迹之一”。
就在高铁、核电这些被津津乐道的“中国名片”之外,作为一项门槛极高的技术活,中国的港口建设已经实现了全产业链、全要素的比较优势,技术水平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成为另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他们真的有能力在全球任何地方建港口?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子宇:可以这么说,只要是有需要,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具备了提供成套建设和运营的能力。
陈伟鸿:就想在哪儿,我们都能把它建好。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子宇:是这样的。
陈伟鸿:全世界各地我们已经成功地建设了多少个港口?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孙子宇:现在包括中国在内,我们建设的有三百多个港口,就码头泊位而言,已经超过了两千多个。全世界最大的港口就是中国的上海港,整个上海港加在一起,每天进出的货轮上百艘。
What?建港口比在海里造房子还难?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孙子宇:现在港口的确很困难,港口有主要三种类型,一种叫高桩式的码头,一种是重力式的,一种是板桩式的,举个例子,高桩式把一个板凳插到海里去,插到海里去要生根的,就是要深深地扎根于海底下的泥土里。
重力式的,类似用一块一块的砖头砌起来,只不过砖头肯定不行,是很大的混凝土的块体,几十吨重,甚至几百吨重,或者沉箱,把它一块一块垒起来形成一个码头。
还有一种就类似于我们的帘子,但是这种帘子是插到海底去的,帘子后面用一根一根的那种钢棍,把它铆钉在陆上建的一个坚固的墙上,就形成了码头。这个过程是非常困难的,这个难度主要是两点,一个是下面的土质的情况,再一个海水本身有波浪,有潮流,还有泥沙,综合因素作用在一起,就使得我们在海里建一个码头,比在海里或者在陆上盖一个房子要难得多了。
中国标准全面走向海外?
陈伟鸿:在一些看上去不可能的地方,我们已经建成了港口。现在把这个高标准带到了世界各地了吗?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孙子宇:现在已经开始了。这两本标准规范颁布的时候,就是中文和英文版同时发布的,就是做好了这个准备,标准走出去的。我手上拿的是法语版,接下来可能还会有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的港口工程的标准,已经全面地走向海外了。
出海遭遇现实版“傲慢与偏见”?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项目总经理 乐砾:在以色列做项目,非常艰难,偏见也非常重,重到什么程度,难到什么程度?欧洲公司没有在以色列去独立做项目,这个标,他们也参与了,找当地的排名数一数二的公司一起参与投标。中港是独立获取的,刚开始我们做这个标也心里没有底,开标之后,我们中标了,两个项目同时投,两个标都是排在第一位的,按说这两个标都可以交给我们来做。但是最后只给了我们一个。
陈伟鸿:你理解这当中还是有偏见。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项目总经理 乐砾:有偏见。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孙子宇:以色列阿什杜德港,我第一次去是1997年,当时我们去买标书,他们对我们不屑一顾,他觉得很奇怪,中国的公司,想到我们以色列来做港口的项目,他们认为不可思议。这次阿什杜德港的意义,我们实现了突破,这是中国公司特别在工程和相关领域,第一次,从此开创新纪元。如果在以色列阿什杜德港能成功,也就是取得了进入所有发达国家的钥匙。它的这种苛刻的管理,它的这种精打细算,它的这种要求,甚至远超过欧美国家。现在在工程界,不光是港口,在其他的领域,如果能够在以色列成功地实施项目,你的生意上会增加很多的权重。今后可以说到美国也好,欧洲国家也好,应该来讲,被接受度会大大提高,也就是偏见会大幅地减少,消除偏见还是要靠自己来证明自己,我比你强。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色列阿什杜德港项目总经理 乐砾:这个项目施工两年来,以色列交通部长去了四次,每次都给他很大的冲击。最后一次去的时候,他对当地的媒体这样评价这个项目,“这个项目是以色列的七大奇迹之一”。
港口出海最早在毛里塔尼亚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孙子宇:中国真正意义上港口走出去是1978年。当时是在毛里塔尼亚,现在被称为友谊港。
毛里塔尼亚当时是在全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1988年以后,因为港口建成了,物流打通了,外贸兴起了,不光这个国家本身,包括它以东的一些国家也使用这个港口,他们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在原有基础之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中国对海洋的依赖程度高
厦门大学特聘教授 庄国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几年,中国是主动加入的全球化,中国的经济很大程度上是靠对外贸易的,到2013年,中国外贸的总值占整个国家GDP50%到60%,比例非常高。也就是说中国进入全球化以后,就成为全世界对海洋依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因为整个物流都要靠海洋,靠外贸来进出。
为什么中国要走出去布局港口?
厦门大学特聘教授 庄国土:中国要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也好,还是中国走向全世界,成为一个全球大国,现在已经是大势所趋,你的体量越大,你的责任也是越大。中国越来越跟国际事务融合在一体,我们会跟世界成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叶海林:我觉得我们不能过于乐观,说我们现在就是为了海外布局,什么东西到海外转移。要吸取当年日本的教训,我们还达不到日美在产业分工的地位,所以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要格外谨慎。
第二个,现在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全球化的进程被严重地迟滞了。特别是美国新政府组成以后,全球化的进程是要出现调整的,这个时候中国有没有能力在没有全球议程制定权的情况下,承担起全球公共产品提供的义务,有没有能力在我们不能够进行国际秩序转换的时候,去承担起全球治理的这个义务,我想这也是我们要想清楚的一个问题,我们不可能为全球治理承担成本却不享受利益。环境在变,我们原有的一些行为,可能也要调整。
比金钱还高贵的是生命的意义!给中巴友谊点赞!
2016年11月13日,由中国企业建造,中国企业运营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正式开航。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旗舰项目,瓜达尔港将把中国目前绕经马六甲海峡的石油运输缩短85%,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巴基斯坦上上下下对瓜达尔港开航欢欣鼓舞,寄予厚望。作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被昵称为“巴铁”的巴基斯坦从港口建设之初就给予各种条件支持,当地民众以能够参与港口建设为荣。中巴双方的工作人员克服了自然条件的困难,生活条件的艰苦,甚至恶性恐怖袭击造成的人员伤亡,用汗水和鲜血建筑起今天的瓜达尔港。
巴基斯坦员工为何争当“先进生产者”?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子宇:实际上不同信仰的民族,不同国家的人,都是一样的,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都是一样的。慢慢的我们就和当地老百姓成为很好的朋友。我们尽可能地多地用一些当地经我们培训的工人。我们会每年给他评比,就像国内评选先进生产者一样。大家不要笑。
他们非常地珍惜。开始我们也不理解,说你为什么这么珍惜我们给你发的证书呢?他说拿到你们中国港湾给我的证书,这就是我的一个饭碗,当你们项目完成了之后,我去其他的项目,出示这个证书,我会优先获得工作的机会。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子宇:2004年斋月,穆斯林的习惯,在太阳升起之后和太阳落山之前完全禁食,我们就缩短巴基斯坦兄弟的工作时间,只工作半天。但是巴基斯坦的这些员工们,他们的热情很高。有一次,工作完了要把疏浚管子码放整齐,八吨重的管子很重,当然是用吊车。但是吊车下面得有人指挥,我们巴基斯坦兄弟就是在下面指挥吊车。不小心,他光把管子是放下来了,他人没有离开,这个管子就压在他的胸上了。他在去之前说了一句话,因为警察要取证,他说这个不怪中国兄弟,是我自己不小心。当天下午,我和瓜达尔港务局的副局长一起去看望他的父亲,当时我取了折合人民币三千块钱,总要办理后事。到了他家,什么叫一贫如洗?我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巴基斯坦员工兄弟,他父亲住的地方,就是四个木杆子,三面围着草席,上面的屋檐也是一个草席,地下铺的草席,全部家当是在角落里的一个手提包,做饭就是在沙漠里面用砖瓦砌成的一个简易小炉子,熬点汤喝。
陈伟鸿:您带去的三千元,那真的是雪中送炭。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子宇:对他是很大的一笔数目。当时我就跟老人说,这些钱先用做料理后事,其他的补偿,我们随后再来商谈。老人不会讲英文,他用乌尔都语讲了很多,我也听不懂,港务局副局长就翻译给我听,他说老人的原话,你们中国人到我们巴基斯坦来是帮助我们发展的,我的儿子为你们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他说人的生命是不可以用金钱衡量的,愿他在天之灵安息,一分钱都不收。这件事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物质上赤贫,精神上富有,中巴之间的友谊,已经融入到骨血之中。所以当时我们就有一种信念,一定要高质量地快速地安全地把港口建成。所以这种力量迸发出来,就是上升到国与国之间,人民和人民之间这种力量,这个项目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提前七个月完工。这个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激励着我们更好地走出去。
中国工程师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中巴友谊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孙子宇:2004年5月3号,是巴基斯坦的假期,也是我们国内的小长假。我们工程师照例去上班,八点多钟,我们就听到一声巨响,不久有同志就回来报信跟我讲,爆炸了,话都说不全,就说炸了,我说什么炸了?车炸了。我说什么车炸了?他说我们的车炸了。
当时的场景是非常地非常地恐怖,它不是简单的一个爆胎或者汽车故障,尽管我们不专业,但是也能够联想到,这就是类似的恐怖袭击,所以当时采取的措施还算比较积极,受重伤的第一时间运到了卡拉奇。我们很感动,到了卡拉奇,免费的当地的私人救护车应接不暇,后来说谁有氧气,就使用,没有氧气就自动维持秩序,送到最好的医院阿甲哈医院,后来国务院派了国内的专家,协和医院负责,三批专家到卡拉奇医院里帮助,我们的专家也说,感觉到巴基斯坦人一种血浓于水的情感。
恐怖袭击之后,我们牺牲了三位工程师,现在都是共和国烈士。我们的好多伤员,伤好之后没有回国,义无反顾地回到现场。我们有一个工程师去机场,每次过安检都会响,就是他的大腿里面永久性地留下弹片。医生讲,弹片取出可能会影响他的行走,放在腿里面反而会好,是永久性地留下。另外现在纪念碑,永久性地立在瓜达尔港的现场。它是打开的一本书,可以说是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用生命和鲜血在谱写着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在谱写着中巴之间的友谊。
当时在网上,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出去援助别人,把生命留在异国他乡,我相信大家有这个疑问的,我讲了前面说的那位巴基斯坦员工,老父亲这个故事,大家就会知道,我们的付出,它的价值。
“网红”瓜达尔港将给中国带来什么?
2016年11月13日,由中资公司建设,中资公司运营的瓜达尔港正式迎来了通航。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开航仪式时说,“今天标志着新时代的黎明”。同时,这也标志着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北起喀什、南至瓜达尔港的中巴经济走廊正式贯通。
瓜达尔港,由于特殊敏感的地理位置,从开工建设到正式开航,都备受中国人的瞩目,是所有海外港口中妥妥的“网红”。
曾经一穷二白的瓜达尔港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专家叶海林:那里的人根本就不买菜,因为没有菜可卖,所以你产什么,你就吃什么。瓜达尔港在我们兴建之前,只有两万多人,主要的经济来源,要么是渔业,要么就是造船,不要想象的跟我们这个造船是一个水平,他们是造木头船,帆船,那就算是仅有的工业了。我们公司去了以后,在瓜达尔才有了第一所综合小学。老百姓家里也没有水,我们的人去了才把淡水带到了那个地方。
装卸物资全靠小木船?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子宇:我们建设期间,光万吨级以上的运输物资的船有十六艘,不同的时间从广州港、上海港和天津港,整船的运输,筑港的物资,最难的是刚到的时候,你没法装卸,因为它没有港口,船只能停在外海,我们就雇了许许多多的小木船,一个小木船也就只能拉几吨甚至十几吨,一艘数万吨船的物资,要靠这样几吨几吨的小木船卸,真像蚂蚁搬家一样。
命运多舛的瓜港经营权更迭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子宇:在当时,在境外运营一个码头还是新生事物,我们建成的时候,这个时机还不够成熟。国际招标最后瓜达尔港运营中标方是新加坡的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子宇:这个与我们国内实力的提升密切相关,国内的很多企业开始想到境外,考虑去经营港口。据新加坡的这家公司没有达到预期,巴基斯坦方面也有意重新寻找新的运营商。
为什么中国要运营瓜港?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专家叶海林:如果我们不获得这个运营权,瓜达尔港的失败是可以预见的。坦赞铁路我们修过了,后来国家对外政策变了以后,坦赞铁路没有再运营,最后坦赞铁路基本上都荒废了,直到最近几年我们又重新让它发挥作用。我们现在推一带一路,很多国家是在看着中国一带一路的诚意到底有多大,要维持一个长久的对外合作,对我们许下的诺言,对我们投入的心血,就要格外地重视,把它把握住,这样你的朋友圈才会越来越多人是跟你认真一起去做事的。
瓜达尔港将给中国带来什么?
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保中:上海港现在去瓜达尔,大概是8700公里,航运一般需要三个星期21天,但是从喀什到瓜达尔是2900公里,如果路好的话,将来整个中巴经济走廊都贯通的话,三天的时间,基本上就可以从喀什到瓜达尔。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是我国对外援助港口项目,包括3个多用途泊位,主码头岸线长602米。中国交建是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单位。
瓜达尔港原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小渔村,建设瓜达尔项目就是从无到有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大型港口,需要克服很多国内所难以想象的困难。项目位于巴基斯坦西南大片荒漠地带的海边,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属该国贫困地区,交通运输不畅;瓜达尔港原是仅有三、四万人的偏远小镇,当地完全没有工业基础,外部配套设施很不健全。工程建设者无惧骄阳暴晒和风吹浪打、克服生活生理不适、忍受异国他乡的寂寞,一一克服。许多当时在国内刚刚开始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也在这一项目中率先使用。
瓜达尔项目对外不仅树立了优质的企业品牌,而且树立了优秀的国家品牌,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在南亚地区的影响。瓜达尔港口建成后,不仅带动了巴基斯坦,尤其是贫穷落后的俾路兹斯坦省的经济发展,而且成为了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内陆国家最近的出海口,正在逐步成为这一地区物流与港口运输中心。
2015年4月20日,习近平出访巴基斯坦期间,中巴签订的51项合作协议和备忘录里,超过30项涉及中巴经济走廊,有8项涉及瓜达尔港。其中包括瓜达尔港东湾高速公路、瓜达尔港国际机场、液压天然气接收站及管道、医院等配套设施建设。
巴基斯坦《黎明报》称:“随着瓜达尔港正式启用,中巴经济走廊正逐渐梦想成真。”
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发展项目一期工程是中国交建承建的首个中斯两国政府间框架项目,位于斯里兰卡南部的汉班托塔市,距离繁忙的亚欧航线仅10海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中国交建所属中国港湾作为汉班托塔港的建设者,以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承建了该工程,振华重工提供港口机械设备。汉班托塔港口实际上是挖湖造港,这里原是一个大的潟湖,中国交建先修筑了一道围堰,把围堰里的水抽干,形成施工场地开始作业。与水上施工方案对比,陆上施工节省费用超过3亿美元,工期也比水上施工更有保证。利用潟湖建设大型深水港区,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尚属首例。2012年,该技术经过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鉴定,认为其在潟湖干施工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4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斯里兰卡访问期间提出:中方愿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契机,同斯方加强在港口建设运营、临港工业园开发建设、海洋经济、海上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探讨并确定先行先试项目,实现早期收获。国际间的合作正持续推动着汉班托塔港的稳定发展。
2015年,汉班托塔港项目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这是詹天佑奖设立20多年来,第一次将境外工程纳入评选范围。
以色列阿什杜德港位于以色列西部沿海的阿什杜德市,是以色列西部的第二大港,港口距首都特拉维夫市约40公里。阿什杜德港口项目是目前以色列投资最大的项目之一,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承揽的最大的港口项目之一。2014年9月23日,中国港湾与以色列业主签订施工总承包合同,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阿什杜德港建成后,预计年集装箱吞吐量为150万标箱,将成为以色列南部最重要的港口。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评价该项目时表示,2022年扩建后的阿什杜德港将成为欧亚之间的桥梁,将为以色列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它不仅可以带来平价商品,也将为以色列国内提供众多就业机会,增进以色列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对提高以色列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