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2016年第二季度全球港口发展报告》。据报告显示,二季度,全球GDP较上季度增长2.7%,全球PMI指数愈加接近荣枯线,国际贸易需求虽未摆脱疲软态势,但相比上季度有回升倾向。全球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低位回升、环比出现正增长,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继续呈现负增长,港口铁矿石吞吐量保持增长态势,港口煤炭吞吐量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港口液体散货吞吐量总体表现良好。总体上来看,全球主要港口生产呈现低位回升的发展格局。
二季度,全球主要码头运营商逐渐恢复平稳增长,全球港航市场稍有回升,不仅中国本土的中远海运港口和招商局港口保持快速增长,国外码头经营商增速也出现良好局面,AP穆勒码头一改2015年以来的负增长趋势,首次出现正增长。
未来,受发达经济体复苏减缓,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影响,再加上英国“脱欧”或将加大金融市场的波动幅度,预计未来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仍将在低速增长区间徘徊。
中国港口吞吐量小幅上扬,集装箱低速增长
二季度,由于中国国内供给侧改革取得成效,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6.7%,受到基本面预期向好的影响,货币供给宽松,钢材和铁矿石价格大涨,钢厂开始进入补库存周期,加上原油进口量平稳推进,中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9.95亿吨,同比增长2.5%,其中沿海、内河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增长1.22%和0.65%,至20.46亿吨和9.49亿吨;但受到国际经贸形势的不利影响,二季度,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呈现低速增长态势。
韩国港口吞吐量全面负增长,油类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
由于中国经济放缓、油价上涨和全球需求疲软等原因,韩国海外订单缩水、进出口贸易形势不良,对韩国港口货物吞吐量造成巨大影响。二季度延续了一季度乃至去年的颓势,韩国港口吞吐量同比下跌0.45%至3.01亿吨,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但相比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的大幅下滑较为缓和。同样,集装箱增速呈现负增长态势;而韩国港口油类货物吞吐量整体小幅上升,同比增长7.63%。
美洲港口吞吐量持续下滑,集装箱增长缓慢
受企业消减库存,资本投资减弱等影响,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长速度只有1.2%,远低于预期的2.5%,美洲港口总体生产情况不及去年。美洲主要港口吞吐量达1.5亿吨,同比下降1.84%,环比实现正增长至3.81%;美洲主要集装箱港口吞吐量达780.2万TEU,同比下降6.34%,环比则上升3.62%。
欧洲港口吞吐量近三年来首度下跌
虽受货币宽松政策、低油价等有利因素支撑,欧元区经济持续温和复苏,但难民、国家安全问题加之英国“脱欧”严重影响消费和投资信心,二季度,欧洲主要港口吞吐量同比下跌3.28%,是近三年来首度出现负增长;欧洲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跌1.56%,环比增长4.98%;受到煤炭需求持续低迷和欧洲可持续能源使用的逐步推广影响,欧洲煤炭市场交易低迷,各主要港口煤炭吞吐量持续下跌;受英国“脱欧”、原油公司利润大幅下跌的影响,欧洲港口液体散货吞吐量整体下滑3.25个百分点。
货物吞吐量全球排名变化不大
二季度金融市场波动回升、实体经济有所回暖,新兴经济体增长趋缓,全球主要港口生产同比增速低位回升,在货物吞吐量全球前十大港口排名中,宁波舟山港仍居首位,广州港和青岛港分别超越唐山港排名第五和第六,黑德兰港超越鹿特丹港排名第八。
全球码头运营商权益吞吐量恢复平稳增长
世界航运市场表现出回暖趋势,航运和港口行业存在短期结构性回升。集装箱运输市场持续减速发展,所统计的马士基、招商局港口、迪拜环球、中远海运港口、菲律宾国际等全球主要码头运营商权益吞吐量均呈现正增长态势。其中,中远海运港口吞吐量增速优于上季度及去年增速;招商局港口逆势上扬同比增长6.98%,国外码头运营商同比增速也多有所改善;虽然市场有所回暖,但全球码头运营商的盈利状况依然面临挑战,预计未来短期内全球码头运营商吞吐量增速仍将有所回落。
全球港口拥塞情况较上一季度有所好转
二季度,港口拥塞情况较去年有所好转,港口滞港船舶数量较上一季度有所减少,较去年大幅减少。巴西、中国、南非、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等六国的滞港船舶共计2535艘,同比下降36.55%,增速较去年同期和上季度分别下降了37.84和21.96个百分点,其中除巴西外的其他地区,干散货船舶滞留情况有极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