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天津和滨海新区发展的核心资源,天津港主动抢抓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五大战略叠加机遇,着眼港口和滨海城区协同发展,不断以改革创新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港口能级逐步提升,全力打造港口和企业两个升级版。从2006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到2.5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95万标准箱,到2015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已突破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400万标准箱……十年飞跃,天津港在建设世界一流大港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
近日在天津港物流发展公司堆场,一批批集装箱正在这里装上铁路班列运往欧亚大陆腹地。“哈萨克斯坦从日本进口货物,经由天津港‘海铁联运’,比过去传统海运时间从70天减少至15天。”天津滨海泰达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天津港主动适应新常态,在全国沿海港口中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资本由传统的港口装卸业向现代物流、金融、工程、制造等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中,形成了港口多个产业互相支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比如在不断做优做强港口装卸主业,大力发展集装箱、滚装汽车、机械设备、钢材、粮食等环保型货类,形成多点支撑、绿色环保的货类结构新格局的同时,通过完成对港区内物流资源的整合,进一步优化了天津港在京津冀区域的物流节点布局,大力发展全程物流,积极试水跨境电商项目,不断拓展煤炭、矿石、钢材、冷链等货类的高附加值服务功能,目前天津港在内陆11个省份设有25个“无水港”,开通了韩国、日本航线近30条,每月航班110余班,搭建起“海铁联运”通往亚欧大陆腹地的“大动脉”,进一步提升了对内陆腹地的服务辐射能力。
依托新区装备制造和“产学研”的叠加优势,天津港还大力发展工程和重装备制造业,年营业收入超过4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物料装卸设备和港口机械装备为中心的产品体系。
紧抓滨海新区获批国家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的有利时机,加快推动邮轮发展,成功吸引意大利歌诗达邮轮公司等国内外的海航邮轮、渤海轮渡先后在天津港开辟母港航线。2015年共接待国际邮轮96艘次,进出港旅客42.7万人次,双创历史新高。
借滨海新区金融改革的东风,在全国港口中率先成立了首家法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集团财务公司,积极推进金融与装卸、物流有效融合,使天津港集团年营业收入中非港口装卸业务的比重提升至 70%以上。
如今,当年吞吐量仅有74万吨的小港,一跃成为世界第四、中国北方第一大港。世界最大的专业化焦炭码头、亚洲规模最大的国际邮轮母港、亚洲单体最大的集装箱码头、科技含量最高的专业化矿石码头等世界纪录都是在天津港这里创造并诞生的。
而作为天津港口发展的排头兵——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在实现由原有“港务局”向现代企业制度变革之后,主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闯出了一条由“发展港口业务”向“发展港口经济”转变的科学发展之路。一方面通过注入优良经营性资产,不断做大上证A股“天津港”的规模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完成了“天津港发展”在香港联交所主板的分拆挂牌上市,形成了连通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融资平台,为港口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此外,还与河北港口集团合资组建了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收购双方码头项目协议,开启了京冀港口协同发展、共同打造世界最大港口群的新篇章。截至“十二五”末,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资产总额已达1360亿元,连续14年入选中国500强企业,2015年位居第290位。
在综合实力不断强大的同时,天津港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美丽港口·一号工程”,“十二五”期间,港区新增绿化面积182.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13.1%;综合能源单耗下降至每万吨3.8吨标准煤以下,被交通运输部批准为“绿色循环低碳港口试点单位”。
敢担发展先行官,筑梦扬帆向世界。预计到2020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700万标准箱,成为港口经济多元化、集群化发展的示范区,以及国际航运、物流及贸易体系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全球资源配置枢纽,为天津基本建成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提供有力支撑,并为滨海新区及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