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程
A
航运市场虽小幅反弹 但低迷状态难以扭转
一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放缓所带来的海运量增速减缓进一步显现,主要货种海运需求普遍疲软,全球船队过剩率居高不下(截至2015年底约25%),运力供需失衡导致市场运费持续承压。克拉克松综合运费指数从1月初的13876美元/天单边下跌至3月初的8764美元/天,之后虽小幅回升,但季度累计跌幅仍高达30%。季度平均仅10385美元/天,远低于危机前30000美元/天的水平。
主要船型市场来看,散货船市场方面,一季度中国铁矿石、煤炭进口量整体萎缩,BDI指数一路下挫至季度中段的290点,创下有记录以来新低。虽然之后市场货盘成交带动BDI升至3月底的429点,但运价总体依然处于低位;油船方面,受低油价刺激,国际油运市场整体处于近年来高位,但随着主要进口国储备能力日趋饱和,油价刺激效果开始减弱,市场运费高位松动,反映国际原油船综合运价的BDTI指数季度累计下跌约20%;集装箱船方面,主要目的地消费需求持续低迷,运力供需矛盾凸显,市场目前约157万TEU的闲置运力已超过2009年底峰值,CCFI指数累计下跌近10%。
B
新船市场开局低迷 市场陷入“冰冷停滞”
一季度,全球新船市场开局极度低迷,共成交新船77艘、966万载重吨,同比分别下滑77.8%和60.2%。逐月来看,1、2月平均成交量不足60万载重吨,3月份,新船订单量虽然骤升至847.9万载重吨,但扣除中国矿运及招商轮船20艘40万吨VLOC的非常规订单,成交量也只有47.9万载重吨。单单1-2笔订单,成交量占全球订单比重就超过80%,整个市场需求已不能简单用“萎缩”和“低迷”来形容,而是近乎停滞。
近十年来,全球造船产能快速扩张,航运市场过剩运力持续累积,但受投机、政策等因素轮番刺激,市场调整被一再推迟。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特别是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航运市场不管是即期还是预期需求都已无力再支撑船舶行业继续“带病前行”。随着船舶工业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集中爆发,市场将进入实质性调整阶段,去产能进程将痛苦而漫长,船舶行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C
新船价格持续走弱 二手船价格快速跳水
受全球新船需求疲软影响,一季度新船价格延续2015年以来的下行态势,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从1月份的131点继续松动至3月份的130点。具体船型成交价格来看,同期VLCC、巴拿马型散货船、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LNG船以及VLGC等主要船型的新船价格均下跌100万美元以上,跌幅均在2%左右。
相较新船价格,二手船价格对市场反应更为剧烈,克拉克松二手船价格指数从1月份的91点下跌至3月份的88点,跌幅远超新船价格。从实际成交情况看,好望角型散货船市场表现尤为明显,3月初某希腊船东以1100万美元的超低价格,购入1艘8年船龄16.9万载重吨好望角型散货船,该价格创下20年来近似船型交易新低。2月中旬某7年船龄同型船尚能以1850万美元成交,二手船价格跌势之迅猛可见一斑。
此外,油船来看,受原油运输及储油需求迅速增长推动,5年船龄31万吨二手VLCC价格于2015年年中一度达到8400万美元高位,近期市场某艘5年船龄31.8万吨VLCC以7500万美元成交,价格出现明显松动。二手船价格对新船价格有着明显的先导作用,其大幅走低或将成为拖累新船价格继续下行的重要诱因,并从更深层次体现出“即期需求”和“预期需求”极度脆弱。
D
造船完工量处于低位 交船难问题日益恶化
一季度,全球船厂共完工交付新船551艘、2900.2万载重吨,同比大致持平,远低于2012年前后4500万吨左右的水平。受航运市场持续低迷,部分船东经营业绩恶化影响,一季度交船难问题凸显,新船订单延期、甚至是撤单情况频发,完工交付量远低于预期。以交付风险较为集中的散货船例,据统计,一季度原计划交付散货船290艘中,121艘出现延期情况,24艘被撤单,累计占比50%。其中好望角型散货船原计划交付28艘,订单延期交付及撤销的数量分别达到14艘和1艘。订单延期交付甚至是撤单,给相关造船企业现金流及硬件资源占用带来极大压力,对其日常生产经营产生严重不利影响。随着航运市场低迷状态延续以及船价下跌导致的资产价值缩水,交船难的问题短期难以缓解甚至会更趋恶化。
E
手持订单量持续下滑
随着近年来全球新船成交量的持续萎缩,手持订单量延续下滑态势。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全球船厂共持有在建船舶订单2.84亿载重吨,分别较2014年底和2015年底下滑13.1%和7.4%。就衡量船厂订单保障程度的生产保障系数来看,以2015年完工量测算,目前全球订单生产保障系数约为2.9年,远低于2008年最高6年的水平,若以近5年最高完工量测算,目前全球订单生产保障系数仅为1.7年。手持订单量和生产保障系数的明显回落,将使得船厂落实船位压力明显增加,特别是目前国内部分船厂2016年仍有较大开工船缺口,2017年开工缺口更为严重,由此将导致船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