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澎
《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正式公布了,从《计划》全貌来看,建设智慧型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和“互联网+航运+金融”新业态发展是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两大战略支点。千头万绪,都离不开这两个重中之重和龙头轴心。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航运中心并不仅仅是传统理解的海运,《计划》要求发挥“海港”和“空港”枢纽双引擎叠加优势,显示了海陆空联动的思路。另一方面,国际航运中心也不仅仅限于小“运输”的概念,《计划》要求实现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以及金融服务体系相互融合的格局。只有从这样的高度和宽度,才能充分理解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广州城市新定位的发展路径和重大意义。
根据《计划》,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60个项目投入逾1000亿元。这将成为中近期广州固定投资建设的巨大驱动力。涉及全市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功能构造等多方面、全方位,不仅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对城市格局走向都会具有战略性、全局性。
关于智慧型国际航运物流枢纽,首先是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集疏运体系的完善、物流园区和通道建设。为此,《计划》要求推进南沙港三期、四期工程,南沙国际邮轮码头工程,南沙国际汽车物流产业园配套码头工程,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工程,等等。可以说,广州港将全面升级。
其次是发展铁水联运和海空联运。海陆空立体物流联运,这是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框架。为此,将建立快件海空联运通道,开通香港机场—南沙保税物流园区海空快运通道,构建航空货运枢纽,等等。这样,海运、空运、陆运等都得重新构造,并且,要有联动系统的思维。
再次是拓展内外腹地。国际航运中心不是自封的,要得国际认可,主要就是增加外贸航线。根据《计划》,将重点增加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澳新、欧洲及美洲航线。这涉及国家支持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内,《计划》要求拓展“无水港”,主要将协调推动省内佛山、肇庆、云浮、清远、江门等港口以及广西钦州、梧州、贵港等实施以南沙保税港区为离境港的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
关于“互联网+航运+金融”新业态发展,首先是“互联网+航运”的拓展。《计划》提出,将依托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广州市电子政务云服务中心和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和数据标准体系,整合政务、物流、通关、交易、金融等领域数据,建设港航企业、船舶、车辆、从业人员、货物、通航环境、空间地理信息、电子海图等港航基础数据库。这确实是港口信息化、航运智能化的新业态、新模式,这种航运电子商务新商业模式的探索有可能使广州在全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格局中后来居上,形成后发优势。
其次是“航运+金融”的创新。《计划》支持广州航运交易所探索开展航运交易、港航资产交易、航运保险交易、船舶融资租赁资产(产权)交易、航运资金结算、海损理算、航运信贷转让、航运运价指数场外衍生品开发与交易等业务,为航运物流企业提供融资安排和专业化的融资服务。
如果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在航运金融上能创出一条新路,把广州航交所打造成一个枢纽和平台,以此整合车、船、港、货、人五大要素,真有可能打造成为新型国际航运中心。
再次是各种航运相关产品、衍生品和辅助品的开发。《计划》提出编制珠江航运指数,运作汽车进出口、木材等各种航运“广州价格”,等等。这是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软实力建设,某种意义上,也是比硬实力更难建成的领域。为此,《计划》提出考虑建设广州海事大学是很有前瞻性的,毕竟,软实力的建设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智库。在这个意义上,国际航运中心之争就是人才之争,广州要未雨绸缪。
作者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