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半年中国港口增长呈趋势“微笑曲线”型,港口业整体保持低速增长。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维持在7%左右,随着节日效应消退,二季度GDP增速较一季度略有提升,但总体仍将维持收敛趋势。在资金和新开工项目不足制约下,国内固定投资增幅持续回落,前5个月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收敛近6个百分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幅维持在10%以上,同比增速稳中略升,环比增速明显加快,但总体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外贸进出口总值跌幅较一季度加深至8%,其中出口额增幅回落明显,进口额亦维持17%以上跌幅;1-5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总体保持下行走势,尽管4、5两月保持连续回升,但受制于工业产成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偏弱,回升基础并不牢固。进入二季度后,尽管市场消费回升,但投资和出口态势低迷,经济发展维持慢行,使得我国港口生产形势上半年仍未得到有效恢复,依旧保持低速增长。
上半年,国务院连续颁布《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源于加快培育外贸新优势的若干意见》、《关于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促进外贸发展文件,加上中韩、中澳自由贸易区协议正式签署,扩大投资、刺激消费及货币政策松动等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加力,预计下半年港口生产有望随外贸形势好转而缓中取进。但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动力不足,港口生产状况仍将面临较长时间的低速增长。
图1 2010.Q1-2015.Q1中国经济及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交通运输部网站,SISI整理。
一、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先抑后扬
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港口发展总体呈现先减速后加速的趋势,内贸总体好于外贸,内河港口吞吐量增长情况好于沿海,但内外贸和内河、沿海增速之间的差距有所间距小。
吞吐量增速回落四成,港口二季度生产好转。1-5月,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6.66亿吨,同比增幅收紧至3.02%,较一季度下滑0.3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2.22个百分点,不及2014全年4.8%增速。稳外贸系列政策出台和中韩、中澳等自贸区项目步入实施阶段传递积极信号,但由于政策落地与自贸区辐射效应仍未显现,上半年港口业并未从中获取实际效果。就单月涨势看,我国港口整体呈现“V”字走势,经历一季度吞吐量增速持续下滑后,4、5月吞吐量增速逐步上行至年初水平,但总体增幅依旧维持在近五年内的较低水平。
图2 2013年4月-2015年5月中国规模以上港口月度吞吐量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SISI整理。
外贸增长落入历史低位,内贸货物继续“给力”。2015年上半年,在我国外贸进出口额继续下滑的影响下,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继续维持跌幅;国内消费增长乏力影响下港口内贸货物吞吐量增速小幅下滑,但4.66%的增速略好于去年。回顾近5年外贸货物增长情况,呈现大范围内波动增长(2011年-2013年)到波动下行(2014年)再到“0界”范围内波动(2015年1-5月)的发展走向,港口外贸货物“稳增长”时代已经结束,未来外贸货物对港口货量的拉动作用将持续减弱,对外向型港口的挑战将不断加大。
图3 2011年-2015年中国港口外贸吞吐量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SISI整理。
沿海港口集体减速,能源型港口降幅明显。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依旧维持较快增长,前5个月平均月度增速达5.68%,为去年同期平均水平的近4倍;沿海港口表现不佳,前5个月累计吞吐量增幅仅为2.06%,不及去年同期的1/3。我国19个规模以上沿海港口,除深圳港和泉州港增速较去年同期保持扩张外,其余17个港口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其中,宁波-舟山、唐山、黄骅等能源型港口下跌幅度均超10%。上半年,我国钢材、发电量日均产量增速均不及往年水平,对铁矿石及煤炭等能源散货需求不断收窄,前4个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累计处理铁矿石、煤炭量同比下降8.85%和2.62%。随着国内基础性建设的减少,钢铁、煤炭等行业受环保政策冲击加深以及实施进口煤管制,煤炭、铁矿石等散货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减弱,下半年能源型港口货量恐继续维持下行趋势。
图4 2011年-2015年中国沿海及内河港口吞吐量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SISI整理。
港口排名微调,一线大港增长乏力。前5个月,港口累计货物吞吐量达亿吨的港口中排名略有调整,青岛港和营口港分别超过广州港和日照港,但两港间的差距不大,全年排位仍可能存在变化。传统大港在贸易动力不足、高基数拖累下增长略显吃力,总体增幅均在5%以下。此外,港口外贸货物增速与总货量增速持平甚至略高的情况已不存在,再次印证外贸对港口的推动力日渐减退,未来港口的服务质量与效率、区位条件等其他因素对港口货量的影响力或将增大。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SISI整理。
除珠三角港口群增速扩张外,其它港口群增速不同程度收窄。前5个月,从各区域港口群总体发展情况来看,仅珠三角港口群维持加速增长,其余四个港口群增幅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下挫。其中,东南沿海港口群通过港池加深、桥吊加高等一系列资源升级、优化措施,紧跟“大船+联盟”趋势,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3.64%;珠三角港口群得益于港口加大中转和新兴市场开拓,巩固超大型船舶市场,港口吞吐量同比上扬3.11%,在各港口群总量占比中提升0.27个百分点;长三角港口群中,宁波-舟山港以集装箱增长冲抵散货跌损,勉强维持增长,上海港和连云港负增长影响下,港口群同比下跌2.24%;西南和环渤海港口群同比分别增幅2.54%和0.33%,其中西南港口群中的北部湾港6月引进国际码头运营商入驻,其港口管理运营、航运网络和物流水平有望提升,加之港口内陆腹地无水港业务开展有序,有助于拉动港口吞吐量增长。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SISI整理。
二、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小幅上扬
2015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缓慢增长,呈现“内外贸齐头并进,内河好于沿海”发展特点。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上半年增速呈“N”字走势。前5个月,中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481.69万TEU,同比增长6.60%,较去年同期的5.71%和去年全年的6.1%小幅扩张,相较往年月度集装吞吐量增速波动幅度扩大。由于人民升值、国内需求疲弱抑制进口,欧美地区复苏不牢靠、新兴市场受发达国家震荡影响出口,经贸环境总体并不乐观,集装箱涨势受限。尽管2月单月集装箱增速突破10%,但延续时间并不持久,未来我国集装箱预计将保持5%左右的波动。
内外贸航线运量看涨,主要国际航线增幅不同程度回落。分航线看,1-4月中国规模以上港口所完成的集装箱吞吐量中,国际航线、内支线和内贸线同比分别涨6.18%、7.72%和6.86%,其中外贸航线合计总吞吐量同比增幅6.43%。前4个月各主要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均不及去年同期,其中日本、韩国和香港航线增速分别缩水10.76个、7.83个和6.14个百分点,纷纷落入负增长区间;中美、中欧等主干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亦有所放缓,较去年同期仅增幅2.06%和3.37%。
图5 2013年4月-2015年3月中国港口月度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SISI整理。
内河及沿海集装箱增速均扩张,内河港口扩幅更大。1-5月,中国规模以上沿海与内河港口分别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614.73万和866.96万TEU,同比增速分别为6.14%和10.82%,较去年同期均有提升。其中,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幅为近20个月来的最高涨幅,较去年同期扩张近14个百分点。长江经济带建设稳步推进,长江航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正式启用,长江经济带交通获得资金补贴,内河运输船舶年底完成标准化认定等一系列举措下,内河运输环境和条件进一步优化,可期内河港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图6 2013年1月-2015年5月中国内河、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SISI整理。
主要港口集装箱稳步增长,增速分布呈现三大梯队。上半年,沿海主要集装箱港口基本保持增长走势,其中宁波-舟山、厦门以两位数增长形成第一发展梯队。宁波-舟山港通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积极部署支线航线,充分发挥自由船队和铁路直达港区的优势,提升对货源的中转和集疏运能力,不断巩固集装箱枢纽港地位。深圳、广州、上海、天津和营口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维持在增4-7%之间,形成第二发展梯队,港口虽维持稳定增长但增幅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青岛、大连和连云港因集装箱增长不及2%落入第三梯队,其中连云港跌幅较去年有所收敛,随着“中哈(连云港)物流中转基地合组织成员国出海口基地”被列入“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清单中仅有的沿海口岸建设项目,作为港口融入“一带一路”发展的“先手棋”。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SISI整理。
除环渤海港口群外,其余沿海港口群均维持扩张态势。2015年上半年,东南沿海港口群集装箱吞吐量实现10.76%增长,主要依赖区域内厦门港的快速攀升,上半年厦门港主航道扩建工程正式动工,建成后将有效提升航道通行大型船舶能力,同时港口当局不断推进航运保障功能以吸引货源,为港口群创造发展空间。长三角和珠三角港口群同比涨幅分别为6.82%和6.19%,其中长三角区域内,除宁波-舟山港增长持续给力外,上海港突破大型集装箱船舶不良天气下进港难题,提升国际班轮准班率,释放约30万TEU吞吐能力,有效带动港口群集装箱吞吐量;珠三角港口群内深圳、广州两港持稳增长,其中广州港积极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首站泰国,对珠三角港口建设成为“一带一路”主力军具有推进作用。环渤海湾港口群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仅增长2.99%,较去年同期下降2.33个百分点,占港口群总量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港口群内各港口增速延续一季度的回落趋势,中韩自贸协定签订和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带来的利好作用发挥仍需时日,短期内环渤海港口或将维持减速态势。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SISI整理。
作者:赵楠 谢文卿 孙伟 虞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