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船舶通航能力实现重大突破(附图)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5-5-20 16:40:00 航运界

导读:上海海事局、上海交通委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共同召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船舶通航能力实现重大突破”新闻通气会。

  5月20日消息,上海海事局、上海交通委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共同召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船舶通航能力实现重大突破”新闻通气会。

  通气会上,据上海海事局局长徐国毅介绍,自2012年7月1日,首次成功实现洋山港主航道双向通航试验以来,截止2015年4月30日,累计双向通航337次,涉及船舶726艘次;洋山港每昼夜码头泊位候船时间由原来的14小时缩短至7小时,泊位利用率提高了12%。

  徐国毅局长在新闻通气会上宣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船舶通航实现又一次重大突破,从2015年5月20日起,上海洋山深水港全面推进船舶在能见距离500米以上时正常进出港;能见距离200~500m时,2000标准箱(TEU)以上大型集装箱船舶进出上海洋山深水港开展通航试验。

  徐局长介绍说,洋山深水港主航道位处浙江北部岛礁水域,是沿海海上干线南北交汇航路,同时周边有很多渔场,大型、中型、小型船舶和渔船汇集于此,通航环境比较复杂。受东海沿海城市雾霾环境污染和陆岛水域地理环境影响,洋山港有碍船舶安全航行的雾天等能见度不良天气多发。由于港口条件限制,出于安全考虑,洋山深水港通航管理一般在,视程小于1000m时,停止船舶进出港作业。据历年统计,每年平均有30天左右因能见度不良大型船舶停航或滞航,影响港口生产,也给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带来严峻挑战。

  随着通信和导航技术的发展,船舶通过配备GPS定位仪、ARPA雷达、AIS信息接收机等设备,结合岸基航海保障系统和VTS助航服务,提高了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水域航行时的安全性。2013年10月15日,上海海事局、上海交通委、上港集团和上海海事大学、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展了上海洋山深水港通航功能提升课题研究,历时17个月,课题组各成员单位围绕航海技术保障、通航管控、通航法规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并通过调查统计分析、数模建立、设备研发等方法,最终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和技术突破,有效提升了船舶“看得见”、“叫得通”、“控得住”的能力,实现了船舶“靠得上”、“离得开”的目标,使得大型集装箱船舶在雾天等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进出上海洋山深水港是成为可能。

  为确保研究成果及时得以转化,2015年1月5日,通过制定周密的实施计划与保障方案,严格按照《大型集装箱船在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进出洋山港试验安全操作手册》的要求,首次成功进行了大型集装箱船在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进出洋山港试验,为全面推进大型集装箱船在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进出洋山深水港奠定了基础。截止今年4月底,累计进行了9次大型集装箱船在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进出洋山港试验。

  大型集装箱船舶在能见度不良天气下进出洋山深水港,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船舶通航能力实现重大突破,也标志着上海港已跻身于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全天候、现代化港口之列,这将进一步提高港口和航运公司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惠及往来上海洋山深水港的世界各大航运公司,极大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竞争力和安全保障能力。

  据了解,上海海事局、上海交通委和上港集团将再次通力合作开展《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能力提升研究》,突破长江口深水航道超大型船舶双向通航能力的“瓶颈”,提升船舶双向通航交会宽度,力争实现交会两船总宽度达到90米。

  洋山深水港主航道实现双向通航、大型集装箱船舶在能见度不良天气下进出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全面推进和《长江口深水航道通航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的开展,将全面提升洋山深水港通航功能,充分发挥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效益和辐射作用,巩固上海港作为国际第一大港的地位,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发展。(完)

物流新闻手机客户端免费下载 安卓用户下载

本文关键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船舶,通航能力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