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珠三角内的三大港口发展态势如何?“聚焦南沙,推动自贸区建设发展高峰论坛”昨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相关话题成为论坛嘉宾热议的一个焦点。
据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自根介绍,南沙正加快建设国际大港,南沙港三期已完成4个10万吨级和2个7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新开辟了13条国际班轮航线、10个“无水港”业务点和5条“穿梭巴士”支线。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南沙港区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实现货物吞吐量2 .56亿吨,同比增长11.96%;集装箱吞吐量1057 .6万标箱,同比增长7 .3%。目前南沙新增航运物流企业1066家,是自贸试验区获批前南沙航运企业总数的3倍。
焦点关注
港大副教授王缉宪:“南沙多一个货柜,香港就少一个货柜”
大珠三角内的三大港口发展态势如何?南沙如何从中突围?香港大学地理系副教授王缉宪表示,“南沙多一个货柜、香港就少一个货柜”的局面已经形成并将延续下去,并预估2020年以后广州南沙和香港的港口标箱吞吐量的比例将形成均势。
南沙 香港 集装箱码头
竞争:十年洋东 十年洋西
王缉宪表示,过去20年大珠三角地区的三大港口:深圳、香港、广州,做一个比较就可以看出一个很重要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香港是高高在上的港口,深圳2005年到2007年已追得非常近。广州从2000年把港口业务移到南沙然后迅速发展,而且挖了非常深的航道,这个航道从负13米到现在的负17米,南沙成为非常重要的主港。2000年三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比例是:深圳17:广州6:香港77。
王缉宪认为,从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大珠江三角地区不再是“中国工厂”,一些企业离开了珠三角,到了越南等国家。在这些演变中,香港几乎彻底演变成了中转港。“香港现在有很大的吞吐量是在做中转,换一艘大船运走,真正有货的船算了两次,所以要砍掉1/3,才是真正的吞吐量。”
“香港由于政策保护,内地港口不能进行国际中转(除上海的大小洋山港外)。”“如果考虑到香港重复的计算,然后再考虑到将来的前景,我可以大胆说一句,南沙多一个货柜、香港就少一个货柜的局面已经形成并会继续下去。”王缉宪预估,2020年以后会出现广州35:香港35的均势局面。“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叫为‘十年(伶仃)洋东,十年洋西。”
“南沙和香港不是一种面对面的竞争,而是各自在找发展路子。”王缉宪认为,以航线为例,越来越多的货物从内地直接出去,无需经香港中转。而南沙有不少去非洲、中东的航线,如果做好这些航线,南沙是有很多文章可做的。
王缉宪认为,香港贸易做了上百年了,南沙与香港比较,差得比较远的是在欧洲、美国的人际关系网络,而不是物流网络。
建议:开拓非洲等新兴市场
面对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南沙发展航运物流该如何应对挑战?
“前两天我们网上看到,非洲某一个国家,中国到那边办厂,半年就可以营利。我们的产业可以转移到一些以前不怎么关注的区域。”王缉宪表示,如果在一些新兴国家和南沙之间形成一种贸易通道和贸易口岸,特别是电商的关系,将会出现一些全新的局面。
王缉宪表示,很高兴看到南沙开始接受与非洲之间的贸易,这肯定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也是广州的一个大的优势。“天津的关注点是日本、韩国;上海、宁波关注的是欧洲、美国、南美,广州为何不关注东南亚、中东、非洲?这是很有前途的市场。”
“我们不要忘记,珠三角地区还有很庞大的消费人群。”王缉宪表示,“对于外国公司来说,他们的海外仓就是在中国境内。拥有港口优势的南沙自贸区就成为外国公司海外仓的一个好选择。”此外,王缉宪还认为,港口与机场的联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部分海运货物进港后要通过空运转运到内地的消费者手上。如何利用好我们本地区的港口和机场,对南沙来说也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