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跃中 姚佳麒
12月10日零时,在两艘拖轮的牵引下,“阿迪”轮自连云港缓缓抵靠洋山港,成为该港开港满10年迎来的第一次艘巨轮。舷梯刚放好,船边守候多时的边检民警即登轮实施检查,并向船方表达了祝贺,该轮船长连声道“真没想到,太幸运了。”
2005年11月30日,从香港驶来的集装箱船“彩虹石”轮试靠成功刚刚建成的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成为首个“亲吻”东方大港的幸运船。同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区正式开港,保税港区也随之启动。
开港10年,洋山港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我国从航运大国迈向航运强国的一个缩影。边检部门数据显示,开港首年(2006年),洋山港出入境(港)船舶和人员量分别为2000余艘次、5万余人次。次年则翻了一番,达到4000余艘次和10万余人次。到了2008年,随着二期工程4个泊位的建成,两项数据再次增长至6000余艘次和15万余人次。随后几年,三期7个泊位陆续建成使用,整个码头的泊位数达到目前的16个,出入境(港)船舶和人员量屡创新高。到了2011年,船舶量首次达到万艘次,人员量首次突破20万人次,此后几年也始终保持这一水准。据统计,截至今天,洋山港共出入境(港)船舶7万余艘次,出入境(港)人员近180万人次。
10年间,洋山港硬实力在增长,软环境同样在不断改善。2013年7月,公安部新颁布的《入境出境管理法》正式施行,其中包括临时入境许可在内的多项新举措为广大出入境人员提供了便利。同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力推动上海市转口、离岸业务的发展。2014年6月,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率先在洋山港试点运行,贸易和运输企业通过接入一个信息平台,即可实现一次性递交满足边检、海关、海事等监管部门要求的标准化单证和电子信息,进一步推动了口岸通关效率的提升。
10年来,洋山边检作为国家设立在洋山口岸的重要执法力量,对洋山港建设支持力度不断增大,将自身发展与洋山港同步。将报检窗口从站机关前移35公里至码头,使口岸业务单位办理手续少跑了两个东海大桥的距离,做到窗口前移;优化通关环境,践行公安部12项边检和出入境便民服务措施,做到服务前倾;创新社会管理,打造全方位监控平台,做到管控前置,保障了洋山港口岸的安全稳定。
如今,洋山港的建设步伐仍在前进。2014年12月,国内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洋山港区四期工程正式开工,共建设五个5万吨级和两个7万吨级集装箱泊位,预计2017年建成。届时,上海港的年吞吐量将突破4000万标准箱,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