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虎 陈蔚 见习记者 董景娅
走进大连港矿石码头,碧海蓝天,4个矿石堆场整齐划一,矿石运输通道如同一条红色长龙,巨大的红色大铁架子如同排列整齐、整装待发的士兵,时刻准备着迎接过往停靠的船舶。
地处大孤山半岛东南端,位于东北亚中心、渤海湾入口处,大连港矿石码头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但在全球钢铁企业普遍降低产能,矿石进出口量大幅下滑的情况下,矿石码头的吞吐量也从最好时候的3000万吨,降低到去年的2000万吨,该如何转型升级,推动港口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摆在矿石码头公司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港口竞争,货源分流,日子“很痛苦”
“整个市场好比是一块大蛋糕,以前是我自己吃,日子过得很舒服。后来鲅鱼圈劈了一半,相较于之前压港、压船状态,日子也还过得去。可是接着又被曹妃甸、京唐、董家口劈了一半,日子过得就很痛苦了。”大连港矿石码头公司副总经理石成民这样比喻当前的竞争激烈的港口市场。
石成民提到的鲅鱼圈港,位于营口以南40多公里辽东湾东岸,背靠沈大高速公路和哈大铁路,具有天然的交通优势,“它离鞍钢、本钢都近,到钢厂可以陆运,也可以水路运输。每吨货物运输的价格和我们大概差15块钱,它有地理和交通优势。”
“我们的码头能力是目前交通运输部备案的所有港口中最大的,好的时候每年吞吐量达3000万吨,拥有国内最大、最先进的30万吨级矿石专用卸船泊位。码头长度是471米,水深是24.5米,是按照40万吨的码头标准来建设的。”石总自豪地说起公司的辉煌历史。“但是现在不行了,只能说曾经辉煌过”。
对于为何日子会变得如此艰难,石成民把它归结于全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激烈竞争。“全国各个地方都建立了一些码头,都具备有一定的接待能力。货源大大的分流了。现在曹妃甸、日照等港口都发展起来了,70年代存在的压船、压港现象几乎没有了。中国经济正在全面开花,结局就是,你只能对你这个区域提供服务。”
开源节流,放低姿态,做事“不挑食”
“日子很痛苦,我们就不再挑肥拣瘦了,以前要一个亿,现在我可以八千万就做,七千万也做,甚至五千万也可以做。”石成民这句话透着点儿无奈。
大连港集团有原油、集装箱、矿石、散杂货、汽车和粮食六大分公司,每个公司的分工很明确,矿石码头要想彻底转型做其它的,几乎不可能。为了维持码头正常运转,公司不得不开源节流,压低身段,尽可能的在货源紧张的情况下取得发展。
“目前我们公司内部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第一,压缩成本。就是精细化管理,把修设备、修码头这些以前都外包给别人做的事,改成自己动手做。第二,控制人员,比如本来是3个人做的活儿,现在改成两个人甚至一个人。第三,进一步延伸服务功能,打造‘高效率、低损耗、通畅、增值服务’的国内先进专业化、大型矿石码头。”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连港集团也已开始实行战略转移,节约物流成本。据悉,大连港预计投资几百个亿,修建太平湾港区,把码头修到离海岸线更近一点。“我们把码头向北推移,太平湾港区大概离鲅鱼圈港40公里,平均每吨能运费节省15块钱。”
除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以外,码头也变得“不挑食”了。煤炭因为比较黏、比重小容易漂浮,装卸效率慢,港杂费便宜等,一直被矿石码头“嫌弃”,属于不愿意接收的活儿。但在日子不好过的情况下,大连港矿石码头也不得不开始做煤炭、焦炭等这些以往都“不屑于”做的活儿,“现在我们不挑,什么都做。”
节能减排,注重环保,打造“绿色港口”
作为最大的矿石码头港区,却不见一点粉尘,鼻子、喉咙也没有任何不适,记者暗暗惊叹于码头的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在环保这一块儿,做得很不错的,在全国沿海港口里,是能排到前几名的。”谈到绿色港口建设时,石成民语气里透着一股骄傲。
码头设施,都是全封闭的,码头作业中采取“舱内排水法”,设置有抑尘墙,喷洒抑尘剂,购置除尘车,很好解决了环境问题。“我们把抑尘剂喷到容易起扬尘的垛场,就好像女士头上用的摩丝一样,能很好的起到防尘、抑尘的作用。”
码头采用海水淡化技术,不仅能解决厂区职工的日常生活用水问题,还能满足生产、消防、环卫、绿化等一切用水。同时,码头采取海水源热泵系统,来为码头制冷和制热,起到了节能降耗,美化环境的作用。
“我们港区每年都会积极开展全员绩效利润管理、错峰用电、节能降耗劳动竞赛等,来培养员工的节能意识。2013年上半年,我们就节约电费约41万元,材料费153万元”,石成民介绍说。每年进入雨季时,公司还会因地制宜地实施地表水再利用工程,修建储水闸门、配备储水泵电气系统,积蓄雨水用于场地喷洒、绿化、冲刷道路和流程设备。不仅节约成本,还能有效保护港区环境。
“我们是辽宁省环保先进企业,下一步还会继续注意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绿色港口,保护好这片碧海蓝天”。石成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