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聚焦国际海运(中国)年会:行业专家说了啥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4-11-11 9:23:00 重庆日报

导读:11月6日,在国际海运(中国)年会2014的“名家看市”专题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经济学家、行业专家围绕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国际经济环境及航运业现状等热点问题展开探讨——

  11月6日,在国际海运(中国)年会2014的“名家看市”专题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经济学家、行业专家围绕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国际经济环境及航运业现状等热点问题展开探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企业应保持平常心 正视并适应“新常态” 

  急需结束“非常态”

  最近“新常态”这个词语在国内经济界频繁出现,怎么理解“新常态”呢?这是相对于我国前一段时间超常的经济高速增长而言的,意指经济应逐步转入常态。其实,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它不能持久,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高速增长的背后,我们付出的代价太高:第一,资源消耗过快;第二,环境受到影响,生态恶化;第三,带来低效率;第四,出现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第五,错过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结构调整比单纯追求经济总量更重要。 

  目前“十二五”时期即将结束,要开展“十三五”规划。对于“十三五”规划,很多专家都提出,要保持适度增速,不能再追求超高速增长了。 

  如果中国GDP能够增长7%就不错了,即使能保持在6.5%—7%也属正常,因为要重在经济质量提升和结构的完善,而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速。 

  建立“新常态”需改变指挥棒 

  保持“新常态”,则意味着要改变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直接体现就是增速下滑,如何能让各地政府接受这样的“降速”,关键是要改变考评的指挥棒。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靠下死命令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全国各地拼命干,力求最终达到目标。一旦确立这些硬性指标的目标,就意味着要严格执行,于是,各地政府为了完成任务或者赶超别人,有时就不顾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的调整,单纯追求指标,政府就会很容易陷入被动。 

  因此,未来,我们应该改变地方政府经济考核方式,例如增长率从硬指标,改为有弹性的预测值。可喜的是,现在已经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先试验一段时间,如果试行成功,再推广,这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和调整结构是非常有好处的。 

  “练内功”重塑企业信心 

  经济增速下降有许多原因。比如,出口下降、过剩的产品销不出去等。但同时,应该看到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即中国实际的GDP要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要高,而且GDP的总量也在逐年增加,所以,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要有信心。 

  广大企业家要加强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把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放在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去分析、去考量,审慎决策、冷静面对、积极作为、不等不靠。 

  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重视内部管理,优化生产管理、改进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同时要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加快开发新产品,以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加快“机器换人”,以此来提高生产效率,消化成本增加因素,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Willem Buiter:中国企业“走出去”迈入机遇期 

  当前的全球经济增长形势,可以用“平庸”二字来形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资料显示,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仍处于缓慢状态,上半年经济增长更是“出人意料的疲软”,IMF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预估也从3.7%下调至3.4%。 

  而这种低迷状态可能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在接下来的2015年,全球经济的复苏仍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阻挠。 

  在发达经济体方面,目前美国经济仍一路领跑,欧盟和日本尚未摆脱经济增长缓慢的泥潭。对众多发达经济体而言,2015年的经济发展顺当与否,除了地缘政治风险,还要防备美国这只“领头羊”逐步退出量化宽松这一非常规货币政策。 

  相比于发达经济体的低迷状态,新兴经济体的表现要好得多。这些年俄罗斯、印度、中国等国的经济增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与此同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开始对发展方式及经济结构进行周期性调整。 

  因此,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消除,各国都提出再工业化,发展实体经济,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投资并购的机会增多,交易成本相对较低,双方的合作空间比较大。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可以拓展市场,更可以学习和获得品牌等要素,促使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竞争力。 

  第一波士顿哥本哈根办公室董事经理Lars Kloppsteck:航运业亟待“抱团过冬” 

  航运业未来可能将经历一个长期低增长的过程,与以往相比,这次航运业的冬天不但是一次周期性的衰退,更是一次深刻的结构性转型。面对全行业的增长放缓,航运业应该认真反思高增长时期存在的追求规模扩张、忽视行业平衡发展等问题,需要用新思维去发现航运业的新模式。 

  我认为,航运业抱团取暖是航运业应对未来挑战的新思路。航运业如何实现抱团取暖?其核心在于价值共享。首先要横向共享,主要是航运业的同类企业间通过联盟、合作、协商等方式改善资源的利用,才能用效率代替无序扩张和单纯的价格竞争,从而维护行业稳定发展,达到产能基本平衡、市场良性竞争、价值相对稳定。 

  其次,横向共享模式也在国际上比较普遍,如日本邮船、赫伯罗特、马来西亚航运等组成的伟大联盟,美国总统轮船、现代商船、商船三井等组成的新世界联盟;中远集团、川崎汽船、阳明海运、韩进海运等组成的CKYH联盟,这些联盟的出现就是一种价值共享的体现。联盟内可进行舱位互租互换、码头资源共享、合作开发新资源,由此促进了各航运企业利用现有的资源增加航班航线密度,从而避免浪费,提高企业效率。 

  此外,抱团取暖并不仅仅是航运企业间的抱团,还应该把上下游供应商也包含进来,以实现产业链的价值共享、码头企业和航运企业的价值共享、航运企业和货主的价值共享。 

  低成本营运应对航运业冬天

  记者 杨永芹

  在11月6日举行的“国际海运(中国)年会2014”产业透析论坛上,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泽华表示,在航运业冬天将持续的背景下,低成本营运将成新常态。 

  金融危机爆发至今,航运业低迷之象已蔓延并持续了6年。数据显示,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从高峰的11000多点下降到最低600多点。同时,集装箱干线运价较危机前下降了30%,运力过剩近三成,企业亏损面达五成,今年上半年更是达到七成。 

  “长低迷周期既为航运史所罕见,也被认为是海运贸易需求放缓与航运业下行调整周期的交互叠加。”马泽华表示。 

  为应对挑战,航运业不得不采用低成本运营,即通过船舶大型化和减速航行,来降低能耗和单位成本。 

  低成本的表现之一是联盟化,这也是航运公司发展的新趋势。2013年6月,马士基、地中海和达飞航运3家全球排名前三的集装箱航运巨头联手组建P3联盟,并在联盟合作方式上做了极大创新。 

  此外,马泽华认为,为应对航运业的冬天,航运业将在跨界融合和服务模式创新方面有所作为。 

  船东需求是造船企业创新风向标

  记者 杨永芹

  “金融危机使得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已达6年,作为同一产业链上的造船企业也遭受重创,未来创新驱动将是造船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船东需求是造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风向标。”在11月6日举行的“国际海运(中国)年会2014”上,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孙波如此表示。 

  有数据显示,金融危机导致多数造船业量价齐跌。船型价格较市场高峰时相比,下跌了30%以上,全球新造船成交量也至少下降三成。 

  压力也是动力,危机即是机遇。孙波认为,金融危机直接倒逼中国造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结构转型。 

  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一些造船业已经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成效明显。今年1—9月,中国造船业的新接订单金额和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创新驱动将是造船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孙波表示,船东需求是造船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风向标,主流船型优化升级,提高船舶高技术附加值,积极发展船型新技术是重要举措。同时,强力推进造船业结构调整,与航运企业强强联合,都是未来提高造船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发展方向。 

  航运企业现场分享“药方”: “自救”有三招 稳、新、整 

  记者 项菲菲

  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共同组建了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组建后,中国外运长航内部出现了不少问题。在低迷的市场,这家“生病”的企业如何成功自救?11月6日,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赵沪湘分享了“药方”:稳、新、整。 

  航运企业的发展首先要“稳”。 

  “经营策略要稳,不要激进,控制好资产。”赵沪湘回忆,当年,中国外运长航成立后,问题不断出现。后来,通过控制航运投资、出售优良资产收回资本、成立财务公司等多种方式,稳住了局面,为自救争取到了时间。 

  不过,要改变困境还需要创新。 

  “航运企业发展,以前是靠规模、靠资金,但是现在不行了,要靠内在。”因此,中国外运长航放弃了“大”,改为追求“强”。“我们树立起了新的发展理念,不再片面地强调大、追求规模,而把目标定为做有强劲竞争实力的企业。”他认为,这样的理念也普遍适用于其他航运企业。“只有‘新‘,才能够在市场环境中取得主动。”如优化船型结构、提高成本优势、引进高科技手段等策略。 

  最后一步是“整”。 

  赵沪湘解释,整是指资源整合,包括企业与外部环境、企业之间以及企业自身,这是为了让企业调整到最佳的竞争状态。 

  “为了提高竞争力,中国外运长航进行一系列的内外资源整合,比如重点发展苗头好的相关业务、组建专业物流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的物流电商平台等等。”通过这三大策略,预计明年,中国外运长航就能重回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如何在“冬天”逆袭? 

  不当“船老大” 客户排第一 

  记者 项菲菲

  航运业的“冬天”,航运企业如何改变被动局面?在11月6日的国际海运(中国)年会上,中远集团董事、总经理李云鹏建议,要想“逆袭”,企业必须从传统的“船老大”思维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转变。

  受国内国际环境影响,航运客户的需求有了新变化。李云鹏分析,现在客户的需求节奏从传统的“大起大落”趋于平缓。同时,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国际客户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此外,越来越多的客户需要“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全方位需求,提供一体化服务,这也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体现。”李云鹏说。 

  如何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他认为,首先要树立起新的服务理念—企业间,要从利益的竞争关系向价值共同体转变;而航运企业和客户则是“命运共同体”,“不能只关注企业自身的成长,要和客户一起成长。” 

  其次,作为现在越来越普及的营销手段,电子商务也应被航运企业重视。在李云鹏看来,企业要有互联网思维,它的实质是回归到商业的本质:满足客户的需求和体验。 

  第三,“航运企业不要满足于只做传统的水运生意,做全程综合物流解决方案的企业,这样才更具竞争力。”他认为,这样的企业能主动为客户降低成本,提供“端到端”的综合物流服务,“这其实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集中体现。”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