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集装箱航运市场出现回升态势,运价上调使班轮公司业绩趋好。但在航运业仍处于低谷的大背景下,面对集装箱航运市场的转暖,班轮公司更应该保持冷静理智,维护合理运价。而避免价格竞争,不断创新服务才是实现集装箱航运市场持续复苏乃至繁荣的可靠路径。
需求的派生性是运价波动的根本驱动因素
集装箱航运市场的需求是派生需求,其需求增长有赖于全球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增长以及贸易格局变化。全球经济增长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在投资不确定性影响下,全球经济不可避免地存在周期性波动。经济全球化又使得微小的经济波动迅速演变为全球性经济海啸,并且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有水平,从而影响到全球贸易,并传导到承载国际贸易运输任务的航运业。而经济萧条又会造成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航运需求雪上加霜。
近年来,美国和欧盟为应对危机,纷纷出台措施限制中国产品出口,欧盟连同美国酝酿发起涉及华为、中兴等电信设备领域企业调查。2012年10月,欧盟委员会更是正式提出“新工业革命”,希望提高欧盟地区国家的工业化率,为此进一步提高对中国汽车、化学品、玩具、服装等多个领域的进口门槛。这些措施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欧及中美贸易,从而影响了远东至欧洲和美洲地区的集装箱货运需求量,而作为航运业只能被动承受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无法改变这种需求状况。
船东运力自律是合理运价的重要可控力量
市场价格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在需求不景气并无力干预的状况下,市场价格的维持只能有赖于供给的调节,与航运需求相比,控制运力供给是航运业自身能够把握的手段。短期内,运力控制依靠降低航速、船舶闲置、及时拆解旧船等方式来实现,长期内则要依靠减少新船订造和加速旧船拆解来实现。
2008年前三季度(金融危机爆发前)航运市场极度繁荣时期,集装箱船新船订造量相当于当年船队规模的70%,而当年集装箱船拆解量不到20万吨。因为新造船具有一定的时滞性,虽然给二手船交易带来了巨大的空间,但也造成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当2008年订造的集装箱船三年后投入市场时,正面临2011年航运需求的巨大下滑,这时航运供给不可逆转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集装箱航运价格下降。因此,准确判断市场发展,理智控制新造船数量是班轮公司把握市场主动权之所在。
合理运价是船东与货方的共同利益
在运价低迷、班轮公司普遍面临困境的时候,理性控制运力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控制运力最难的时期是当运价开始企稳回升、部分班轮公司开始出现赢利的时期。这一时期,一方面班轮公司对市场预期开始出现分歧,另一方面是利益驱使所致的非理性决策。而这个时期也正是市场面临的关键转折期。
1983-1984年干散货航运市场在持续低迷后出现复苏迹象,日本、希腊、挪威船东便逆周期造船,航运企业重食价格竞争的苦果,造成了干散货航运市场的复苏推后近5年。而当今的集装箱航运市场正处于这一关键时期,如果班轮公司能够理性控制运力,联合客户共同维护合理的运价,同时保证可靠的服务质量,便有望实现市场的全面复苏;若冲动投入运力,降价竞争,则有可能前功尽弃,拖延行业复苏的步伐,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航运公司良好的服务水平需要合理的运价才能保证。如果收入不能弥补成本,长远看,必将损害船公司的准班率、中转时间、船况等服务品质,最终损害货主的利益。而合理的运价则可以维系航运公司正常的经营管理运作,为客户提供符合标准的满意的服务,如开辟更多的航线、挂靠更多的港口、提供更优化的干支线服务网络、投入更多的信息技术支持,加快中转运输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加及时便捷的货物跟踪信息查询服务,不断改善服务质量。
合理运价的可持续在于商业模式创新
航运业本身的发展也会间接影响航运需求。航运业效率的提高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使原来无法实现的国际分工成为可能,进而推动国际贸易增长,间接拉动航运需求。实践证明,集装箱运输的出现是上个世纪航运业的巨大创新,这种独特的运输方式使运输成本显著降低,运输效率大幅提升,从而刺激和推动了航运需求的增长。
未来集装箱航运业发展也需要在技术上和经营管理方式上继续创新,并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推动全球经济和贸易方式的变革。在船舶大型化、新型能源使用、船舶设计等方面,集装箱船仍有较大创新空间;另外在船队管理、船舶挂靠港选择、班轮公司合作方面也可以通过不断创新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