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工信部发布被外界寄予厚望的《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虽曾一度提振业内信心,但在订单和完工量均出现锐减的压力下,中国船舶业依旧哀鸿遍野。许多业内人士表示,《规划》初衷是好的,但其中很多目标并不切实际,一线船厂期望管理层能拿出一揽子的具体解决方案,而不仅是光喊口号。
记者 包志明
“《规 划》颁布已4个月,但船舶市场下滑速度并没有遏制,市况愈加低迷。”在哀鸿的上半年过后,一位船厂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3月12日,工信部发布被外界寄予厚望的《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中国船舶工业产业体系更为完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从世界造船大国向世界造船强国转变,2015年船舶工业销售收入预计达到1.2万亿元,出口总额超过800亿美元。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进入世界造船前十强企业达到5家以上。主流船型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形成50个以上满足最新国际规范要求、引领国际市场需求的知名品牌产品,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2%。
《规划》的出台曾一度提振业内的信心,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广船国际及舜天船舶等船舶上市公司在《规划》出台前及当天均出现大幅上涨。
然而,在《规划》出台后的几个月里,中国船舶业却依旧噩耗连连,订单和完工量均出现锐减。6月25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 1—5月,全国造船完工量225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0.1%;承接新船订单量95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7.3%;5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34亿载重吨,同比下降27%,比去年年底下降10.4%。
低迷的市况使得不少中小型船厂纷纷关门歇业,一些大中型船厂则举步维艰。去年年底,江苏的启亚船务、惠港船厂,浙江的恒富船业、蓝天造船集团均已申请破产。今年3月浙江东方造船集团被曝出资金链断裂危机。6月,因身陷3亿债务,浙江台州最大规模的出口船舶企业——浙江金港船业被曝已向法院提交破产申请。而在民营船厂占2/3的福建,已有70%的船厂陷入开工不足和停产的困境。
《规划》的雄心壮志与寒气逼人的造船业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许多业内人士对《规划》中的转型愿景表示悲观,更有造船人指出,该《规划》在许多方面不切实际,只是在“画大饼”。
7月8日,东方卫视“头脑风暴”栏目播出《拿什么拯救你,中国造船》专题,节目中,与会的业内人士对中国造船业能否在2015年成为世界造船强国进行投票,有70%的人投票“不可能”。
在5月份召开的第五届船舶制造峰会上,包括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胡可一在内的多位业内专家集体向一位工信部官员呛声道:“5年内船舶工业销售收入预计达到1.2万亿元完全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怎么被提出来的?”
江苏某船厂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规划》总是一个美好的蓝图,但市场是客观的,我们最多以这个为主导,实施自己的目标,所以我们基本不会去怎么研究它。”
台州五洲船业一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许多民营中小船厂也许享受不到《规划》带来的好处,所以大家不会去注重《规划》中所提到的政策支持。“眼下还是想办法自己度过难关比较重要。”
“坐而论道很简单,要真的做到却没有那么容易。”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规划》虽然找出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也提出了未来的目标,但就最关键的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没有任何实施细则。“光喊口号没有用,在第一线的船厂期盼管理层能拿出一揽子的具体解决方案。”
不现实的1.2万亿目标
对《规划》争议最大的当属第三条(发展目标)中提到的:“2015年船舶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2000亿元,出口总额超过800亿美元。”
“这是完全不可能达成的目标!”胡可一表示,“去年船厂完工的许多订单都是2008年和之前接的高价订单,即使这样,去年的销售额也只有7000多亿元。而目前,由于航运市场低迷,无论是订单量还是船价都下来了,未来的销售额只会越来越差,到2015年能维持目前的销售水平或者略有增长已属不易,要达成近80%的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在造船业危机尚不严重的去年,以最理想状态的工业总产值为标的,中国规模以上的1536家船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775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船舶制造业为5983亿元,同比增长22.5%;完成出口交货值3196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船舶制造业为2741亿元,同比增长14.5%。1—11月,船舶出口金额为397.8亿美元,同比增长8%。
而在拐点到来的今年,中国船舶业出现预料中的三大造船指标同比下降,工业总产值增速趋缓,船舶出口下滑的严峻形势。1—5月,全国1630家规模以上船舶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195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船舶制造业为2406亿元,同比增长仅0.7%;完成出口交货值1120亿元,同比下降10.7%,其中船舶制造业为1026亿元,同比下降11.3%。业内人士普遍预计,今年船舶工业总产值可能会比去年略低,在7000多亿元左右,明年开始则会出现大幅下滑,极有可能低于6500亿元。
某地方工信部官员向记者表示,《规划》提到的1.2万亿元销售收入,是在2010年6000亿元的销售收入基础上以年均同比增长15%为计算方式得出的【6000×(1.15)×5=12000】;800亿美元的出口收入是以年均增长82.06%为目标制定的。而在之前正常年景,中国船舶业每年的销售收入增幅均超过20%,因此,1.2万亿元的目标已属保守,并不存在无法达成的可能。
对此,有业内人士反驳道,船舶业是强周期行业,增幅是动态的,低谷期与高峰期有如冰火之别,以过去的增幅来静态地研判未来5年的走势本来就是可笑的,会严重误导企业的战略制定。
胡可一表示:“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虽然对船舶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当时船厂手上还有一些订单,特别是一些远期的订单,所以船厂觉得日子还能过下去,前景还比较好。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由于4万亿元刺激开始落实以及一些单位“十一五”规划中有些任务没有完成,一些航运企业补充了订单,特别是一批能源背景的船东,比如发电厂、石油企业开始造船,这使得2010年冒出很多订单,市场出现短暂的小阳春。而业绩拐点是从去年年中开始出现的,虽然三大指标跃居世界首位,但由于下游航运市场的需求下滑,船价和订单出现量价齐跌的现象,这预示着一波低谷期的到来,而这一波低谷期显然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规划》本身也明确了“未来船舶工业将面临的严峻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船舶运力和建造能力过剩,造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散货船等常规船型需求乏力,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需求相对旺盛;国际海事新标准、新规范频繁出台,船舶安全、绿色、环保要求全面提高,先进造船国家加强技术封锁,不断构筑技术壁垒;世界造船竞争格局面临深度调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与此同时,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人民币汇率、原材料和设备价格波动加大,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但在销量目标的制定上,这些因素都没有体现出来。
产业整合之殇
针对当下中国船舶业大而散的现状,《规划》提出,到2015年,中国船舶工业产业体系更为完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十二五”期末,中国造船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前10家船厂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进入世界造船前十强船厂达到5家以上。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