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深圳市交委和美国商业日报联合举办的第六届泛太平洋海运(亚洲)会议(缩写为TPM ASIA)在深圳举行。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海运业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相关部门、专家、名企共596人参加,各与会嘉宾主要围绕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在集装箱供应链中寻找新价值和增长点进行专题发言和热烈讨论。深圳市副市长张文致辞时透露,至2016年,该年度盛会都将在深召开。
张文在致辞中介绍,深圳港已开辟通往全球各地的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240条,2011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57万标准箱,连续九年位居全球第四,已成为国际贸易和航运网络中的重要枢纽港口。他透露,深圳将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把深圳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多式联运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以及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功能和国际商务营运功能的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
明年复苏压力仍然很大
记者从会上获悉,全球及中国航运市场目前正在复苏过程中,其中2012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已摆脱去年的低迷状态,处于波动恢复期,2013年市场复苏迹象将会更明显。来自深圳市交通运输委的统计快报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说法,深圳港8、9月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以223.3万标箱和215.3万标箱创单月历史新高和同期最高的好成绩。
会议首日,来自中远集团、英国巴克莱银行、美国商业日报等方面的企业人士及专家分析全球航运市场时,都将中国作为重要的分析对象。各种数据都显示,随着明年宏观经济环境的好转,欧洲和美国经济的缓慢增长,及中国进口业务的增加,新兴市场如越南、缅甸等国出口市场的增长,泛太平洋及中国航运市场都将出现复苏迹象。中远集团的总经理马泽华表示,如果2012年集装箱市场还处于波动期的话,2013年将会彻底走出低谷。
但多位专家也分析,由于增速较为缓慢,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航运市场多年以来运力高速增长在经济低迷期形成供过于求的结构性矛盾,明年的集装箱市场即使好转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消化过剩的运力。而来自法国航运咨询网站Alphaliner的执行顾问Tan Hua Joo甚至还有些悲观,他分析,2008年至今航运一直走低,持续近5年,这与过去连续35年的航运繁荣期形成强烈反差,在航运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正是由于过去长时间的繁荣,船公司迅速扩张运力,购买新船,运力的过剩使得2012年的运价波动特别频繁,周期从过去几年缩短为现在几个月。而从全球前20名的航运公司资料分析来看,很多公司仍在增加运力,船舶利用率下降的压力下,航运公司提出的一些比如旧船报废,慢速巡航等措施效果明显,2013年的复苏压力仍然很大。
面对航运市场的这种多变环境,专家们都在探讨应对措施,普遍的共识是,船运公司需要更加理性,并加强合作,避免恶性竞争。
Tan Hua Joo表示,目前运力过剩带来的超低动价是没有持续性的,船运公司应该更加理性,要收缩运力的扩张野心,实际上未来根本不再需要新船进入市场。马泽华认为班轮公司要降低“大船”情节,大型船舶虽然可降低单位箱的成本,但利用率低带来的浪费还要高于其成本的降低。同时,班轮公司也要抵住船舶供过于求,价格低廉时订船的“诱惑”。
马泽华认为船公司要将投资方向从订船转为改善服务,投资电子商务,提高增值服务,让航运的服务向航空的服务学习。他还建议船运公司相互之间,与供应链之间加强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部分专家还建议未来国际运输上也可以加强海铁联运模式。
中美贸易逆向增势明显
记者还从会上了解到,在美国的集装箱进口市场上,中国渐渐失去了一些增长份额,被新兴市场越南、缅甸等国分食,而相反从美国出口至中国的集装箱货品从2000年至今一直保持正增长,这表明过去以中国顺差为主的中美贸易现在发生改变。有专家乐观表示,这表明中国在价值链中正在往上游发展。而顺应这一趋势,深圳港也早已在着手加强进口业务。
来自美国商业日报的经济学家Mario Moreno介绍,从他收集的数据来看,受人民币升值、中国人力和资源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在美国的进口货物增加额中,虽然目前中国仍然是很多类产品的最大出口国,但增速有限,部分产品甚至下滑,如服务市场越南增速1.2%,超过中国的1.1%,鞋类中国占美国进口的70%以上,但现在出现负增长,但越南增速超2%,其中深圳港运往美国的货物去年为负增长。与之对应的是,美国的出口商品中,中国所占比率逐年增加,其中纸张,棉花,纺织物增加明显,动物饲料今年1~7月份增加94%。而英国巴莱克银行的分析师Jon Windham 表示,这证明中国在价值链中的位置上移。
而此前深圳市交委副主任马勇智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出口和进口贸易的平衡是良性的发展,深圳过去因为出口拉动的政策,以及出口货量需求大,港口和通关资源一直集中分配给了出口,现在顺应中国进口增长这一趋势,深圳将转移资源给进口业务,以实现港口的成功转型,加强实力与上海港在进口方面进行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