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上海航运、金融中心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今天透露,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实现面上积极推进、点上取得突破,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基本形成,物流服务效率不断提高。
集疏运基础设施不断优化
黄融介绍说,随着外高桥六期主体工程建成,上海港吞吐能力进一步提升。与江浙联系的高速公路增加到8条、48车道,疏港货运通道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12.5米水深航道全线贯通,高等级内河航道项目有序推进。京沪、沪宁、沪杭城际高铁开通,铁路货运能力得到加强。浦东、虹桥两机场形成5条跑道、4座航站楼、5个货运区的规模,上海航空枢纽运输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集装箱航线和航空网络不断拓展
黄融介绍说,2010年,上海港新开集装箱班轮航线65条,集装箱远洋航线达151条,近洋航线134条,航线覆盖全球主要港口。集装箱班轮航班数每月2630班,其中远洋645班,近洋567班。同时,航空网络通达性不断提高,航线网络遍布185个城市,网络覆盖基本达到国际大型枢纽机场水平。基地航空公司加快了航线网络建设步伐,在25个以上国内城市实现了双向衔接国际航线,形成了2000多个有效航班衔接机会,增强了国内主要城市经浦东枢纽至全球各大城市的互通。
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初步形成
黄融介绍说,2008年,UPS国际转运中心在浦东机场正式启动。2009年,DHL北亚枢纽转运中心破土动工。浦东机场成为全球第一个同时吸引两大国际物流集成商入驻并建立地区级转运中心的机场,确立了“国际航运枢纽”地位。
2010年,上海两场共完成货邮吞吐量372万吨,货运量占全国机场货邮吞吐量三分之一,国际货运量约占三分之二,保持国内机场航空货运领先地位。其中,浦东机场完成了上海口岸进出口总额的1/3和全国空运进出口总额的2/3,连续三年排名世界货运机场第三。
长三角、长江流域联动不断增强
黄融介绍,海关将区域通关改革推广至23省市,适用企业达5100余家。检验检疫部门已对全国各地3000余家出口企业实施了“绿色通道”制度。港务集团战略性布局沿江港口,组建长江港口物流有限公司,进一步整合长江流域的港口、航运和物流资源。
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连续六年世界第一
黄融介绍说,上海已率先试点建立口岸通关服务协调新机制,加快推进洋山港区、浦东机场、北外滩和外高桥地区的“一门式”口岸通关服务中心建设。海关和检验检疫的报检报关“一单两报”试点首先在上海启动,“全国海关电子税费支付系统”正式运作,上海口岸通关物流的EDI业务单证电子化率达74%,居全国首位,通关效率不断提高。港务集团专业信息应用系统覆盖公共码头作业、仓储场站、物流运输等业务领域,码头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已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十一五”期间,上海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额累计达到36462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货物总额的30%以上。2010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