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物流网资讯中心新闻频道海运新闻 > 正文

2010:中国港口告别金融危机?

www.jctrans.com 2010-4-25 7:33:00 航运交易公报

导读:无论是沿海港口还是内河港口,在首季度都发出了强烈复苏信号,再加上国民经济将增长9.5%的预期护航,中国港口今年将摆脱金融危机阴云而“一晴到底”?

  “中国港口将走在全球港航业全面复苏的前列”正在成为现实。在经历了20年的井喷式增长后,我国港口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转为下降,但随着经济衰退最困难期已渐行渐远,我国港口迎着新年的曙光全面显现春天的昂然活力。

  港口生产“由冬入春”

  新年伊始的港口市场亮点纷呈:1-2月,全国港口延续加快增长态势,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几乎清一色“两位数”增长;港口股冲破低迷逆市上扬,尤其是营口港强势涨停,并带动日照港、锦州港等港口股飙升;各地港口建设热潮不断升温……

  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港口跟随我国宏观经济的V型反转态势,逐月逐季好转相当明显。1、2月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为4.39亿吨、3.86亿吨,同比分别增长31.44%、28.24%;外贸货物吞吐量分别为1.87亿吨、1.69亿吨,同比分别增长23.3%、39.67%;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1135.53万TEU、947.81万TEU,同比分别增长26.31%、34.25%。其中,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1027.42万TEU、851.27万TEU,同比分别增长22.05%、30.68%;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108.11万TEU、96.54万TEU,同比分别增长88.61%、76.75%。

  从港口货物、外贸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三项主要指标来看,2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较1月份回落13.6个百分点,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速放缓8.1个百分点,但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加快3.3个百分点,同比增速更是超过三成。专家认为,环比数据的下降与春节因素有较大关联。这或许意味着市场所担忧的对吞吐量的负面影响因素并不明显,下游需求的恢复好于预期。

  在国民经济持续向好、国内对大宗商品需求旺盛,以及去年港口生产整体基数过低等因素的作用下,港口吞吐量同比出现两位数增长已在预料当中。代表行业整体情况的两大港口——上海港和深圳港,2月份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0.2%(412.2万TEU)、29.15%(328.3万TEU),环比增速达到历史平均水平,显现出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的趋势。

  而分区域看,1—2月,渤海湾港口增幅比2008年同期水平高14%,而珠三角和长三角港口增幅则接近2008年同期水平,但未来受惠于出口复苏,珠三角和长三角港口的同比增幅将更加强劲。此时,在国家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港口货物吞吐量保持高速增长值得期待。

  另外,对于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世界经济缓慢复苏所带来的变化和好处,亿吨大港有着更深的感受。首先,随着厦门、湛江、湖州、江阴4港跻身亿吨大港行列,我国亿吨大港总数增至20个。其次,今年以来大部分亿吨大港外贸增速均在三成以上,其中营口、烟台、舟山、深圳及苏州等港口增幅均超过50%以上。而以进口铁矿石、煤炭等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以及集装箱需求增长,则是亿吨大港再“扬蹄”的原动力。

  据海关统计,2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数量达4674万吨,创历史新高。该数量较1月份增加140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854万吨,同比增长22.4%。受益于此,作为铁矿石接卸大港的日照港当月增速超过30%。有此漂亮业绩的绝不止日照港一家,在煤炭、原油进口量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唐山、湛江等港口增速均超过30%。

  提升全年业绩预期

  “底气”何来

  “吞吐量3.15亿吨、同比增长5%”,在金融危机面前仍表现出勃勃生机的青岛港,在2009年顺利完成上述目标之后,再接再厉将今年发展方向锁定为递增7%;上海港则预计今年港口集装箱量增速将达7%~10%;天津港也确定了今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亿吨目标。

  首季迎来“开门红”,让我国港口心生希望,纷纷提升吞吐量预期。但事实上,乐观行情会持续多久至今仍是个悬念。那么,几大港口调高全年业绩预期的底气从何而来?

  经济数据吹来暖风

  随着天气日趋转暖,我国也将迎来非常亮丽的经济数据。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信心日益回升,一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62.9%,比上季上升2.2个百分点,连续4个季度出现上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1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为161.48万辆和166.42万辆,环比增速分别为5%和17%,同比增幅分别为143%和124%,再创历史新高。而一系列继续刺激消费政策,将使今年车市产销两旺的态势延续。

  根据1、2月份的宏观走势,专家预测,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速可能超过11%,甚至逼近12%,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同比上涨2.3%左右。

  从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上看,虽然1、2月份的PMI数据在连续下降,但是依然在50以上,显示出经济整体仍然处于扩张的状态,且增长情况将会好于去年四季度,而当时的GDP同比增长10.7%。

  另外,去年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以及“世界工厂”地位的不断巩固,为我国港口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多个世界级港口正在东部沿海崛起。

  外贸进出口表现远超预期

  去年港口行业的复苏主要是由内需拉动,散杂货港口表现优于集装箱港口就反映了这一点。随着世界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我国外贸环境明显改善。以珠三角为例,珠三角经济腹地工厂生产恢复比预期来得快,商人接到急单、短单比预期多,构成广东省外贸形势好转比预期来得早,需求回暖和进出口业务明显增长,刺激海贸运输亦同步上升。因此,今年整个港口行业复苏的驱动力将转为由出口和内需双轮驱动,从而实现景气度全面回升。

  占整个货物吞吐量65%的煤炭、金属矿石、原油、矿建材料、钢铁5大货种,均是工业原材料,与国家投资及基本建设息息相关。今年,中央将继续施行扩大内需政策,去年的基建项目还须延伸,一些国家重点工程还将落实,从而带动工业原材料的需求进一步高涨。因此,今年以铁矿石、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进口量仍将保持高位,以及在以机电产品、机械设备、服装为代表的传统出口产品出口恢复性增长共同作用下,1、2月份34.5%的高增长率算是我国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

  箱量将恢复性增长

  在外围经济不断恢复的背景下,今年全球贸易形势将显著好转。受其推动,海运业的需求增长和运价提升较为确定,行业景气度以及上市公司业绩水平有望大幅提升。具体来看,集装箱运输子行业更加受益出口数据的超预期复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去年10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 今年全球贸易(包括商品和服务)将增长2.5%。德鲁里则预测,今年全球集装箱货量将进一步改善,同比小幅增长2.4%。克拉克森则更为乐观一些,预计会增长3.5%。

  理性竞合共赢发展

  据权威机构预测,航运低谷时间可能还将持续1年左右。因此,此时国内港口降低港口费,正符合船公司降低成本的迫切需求,有助于加强港航合作,携手共渡难关,并促进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提升。从趋势来看,船公司已成为港口设施非常重要的投资者。在世界十大码头经营者之中,一半具有航运公司背景。事实上,目前很多大型航运公司对“次级港口”,即集装箱年吞吐量在50万~200万TEU的港口投资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置身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港口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残酷。为此,全国多家港口从不同层面展开了不同形式的合作。上港集团和宁波港集团通过多次互访已经建立高层会晤机制。长三角地区目前基本形成以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为集装箱干线港,连云港、苏州、南京、南通等港口为支线港,其他港口为喂给港的物流大格局。

  而大连港集团与丹东、锦州、营口等港口牵手合作,实现资产并购,整合辽宁沿海港口资源;秦皇岛港集团与唐山、黄骅等港口组建成立河北港口集团公司;山东省3个亿吨大港——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签署了《战略联盟框架协议》。

  另外,加强与区外、境外、国外港口之间的合作也是当前港口加强合作联盟的一大亮点。如,目前深圳4大集装箱码头公司中香港港口企业的持股比例高达65%,深圳和香港两港在区域内业务实现差异化发展,不但巩固了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同时也带动了深圳港的发展。此外,中国港口与东盟港口之间的合作,中国-巴西港口之间、宁波港-法国勒阿费尔港,泛北部湾港口之间的合作都风生水起,前景广阔。

  稳固向好的几个“保留”

  虽然经济和业绩增长点亮了港口业复苏明灯,但值得注意的是,利好背后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确定因素,仍将给回暖之路不时带来“寒流”。

  世界经济歧路漫漫

  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仍然是压抑港口市场的最主要因素。央行4月6日发布的《2009年国际市场报告》认为,在全球宽松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下,去年全球经济逐渐走出衰退,主要发达经济体从三季度起缓慢走向复苏,新兴市场经济体率先反弹。但是考虑到发达经济体就业形势严峻、信贷持续收缩及财政赤字日益扩大,个别国家主权信用风险凸显等多种因素,央行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将延续去年的复苏势头,但是由于扩张性政策退出、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风险加大,仍不能完全排除复苏进程出现反复的可能性。

  我国外贸经济仍不稳定

  海关总署近两个月的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进出口、出口、进口在同比上升的同时,环比分别下降15.7%、16.3%和15.1%。这是自去年5月外贸环比正增长以来,再度出现负增长,而且负增长的幅度较大。环比的下降一方面主要是受春节长假的影响,属于短期现象;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外贸经济仍不太稳定,经济形势的复苏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还需要看后几个月外贸环比的增减情况。“我国外贸总体延续了去年7月以来的低位徘徊格局,远没有达到金融危机前的规模和水平。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可能要两三年的时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近日如是表示。

  大宗商品去库存化是变数

  我国外贸货物吞吐量增幅下降的原因除春节长假外,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大宗商品经过一轮大幅增长后,库存普遍高企,需求减缓。

  例如占沿海外贸1/3份额的铁矿石,一方面港口库存已突破7000万吨,有待消化抑制需求;另一方面三大矿山为谈判调高涨价预期,减少现货出口,供需双方展开博弈,货量减少。据兰格钢铁3月15日公布的统计数据,3月12日统计的19个港口铁矿石库存达到7085万吨,比3月5日的统计增加45万吨。

  受制加工贸易箱运增势或趋缓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超高速发展正是我国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映。我国外贸额约占全球外贸总额的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却占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的约1/4,这说明全球平均1TEU可以完成的外贸量在我国却需要3TEU才能完成。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5个“更加注重”,其中前2个分别是“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随着加工贸易业的升级换代,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增势也将随之趋缓。

  国际航运业仍未走出阴霾

  今年,国际航运市场运价水平会有所好转,但是幅度不会太大,且燃料价格将会有所上升,成本压力继续存在。虽然需求复苏是一个方面,但主要问题仍在运力供给,过剩状况难以根本改观。总体上看,今明两年全球有效运力增幅将分别达到5.7%和5.8%,2012年则为9.48%,因此,航运业真正的转好将在2012 年以后。

  产能过剩成港口产业发展漩涡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达5亿吨,相当于新建一个上海港。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各地港口码头建设热潮再起。

  今年,浙江水运基本建设计划投资约91亿元,加快建设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浙北和温台港为两翼的沿海港口体系;福建省也将投资600亿元,计划新增港口吞吐能力3000万吨;河北省为进一步扩大港口规模,完善综合功能,全年计划完成交通类投资676亿元,同比增长26.9%。

  与各地雄心勃勃的港口建设计划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数据显示,目前大连港利用率为78%、青岛港为68%、天津港为55%,厦门港只有40%。因此,如果不能恰当平衡效率和产能两者间的关系,很大可能使产能过剩从简单的供需矛盾,演变成长期困扰行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漩涡。所幸,高歌猛进的我国港口业已开始正视这一问题,日前传出两年内天津将不再受理新建船坞船台项目申请。

本文关键词: 复苏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散杂货|空运|陆运|快递最新运价行情

更多»海运集装箱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