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 Times)3月9日刊登了一篇名为《中国计划乘北极冰面融化获得机遇》的新闻。文章透露,随着北极冰川和海冰融化而带来的一系列机遇,中国已经加大了对北极地区科研勘探及研究的经费,未来几十年内北极地区海冰融化来缩短航运路线、冰川融化获得的能源资源,都将使中国“受益”。
文章称,中国的海洋战略正逐渐超出其领海和印度洋,向气候变暖的北极进军。新的研究表明,中国官员和学者正计划在未来几十年内利用北极地区海冰、冰川融化的现象,为本国缩短航运路线、获得能源资源等方面做出研究努力,使中国能从各方面获得收益。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一份最新报告称:“北极海冰融化将可能更利于该地区夏季通航,从而导致部分国际航运缩短;并且冰川融化还有利于部分国家获取北极地区以前未开发的能源资源,这些变化预期使中国政府增加了对北极地区科学勘探及相关研究的拨款。
反观印度,其首次北极科考启动于2007年,落后中国首次北极科考整整9年。中国今年计划派遣第四支北极科考队,同时,中国正在建造一艘高科技极地破冰船,并将于2013年投入使用。
据悉,中国方面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北极政策,但北京已开始谈论人类在北极共同关注的问题和享有共同利益的权利。负责撰写该报告的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琳达-雅各布森(Linda Jakobson)表示,中国方面将谨慎地规划和推行其北极政策。雅各布森周一在北京表示,“中国政府非常谨慎,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一个正崛起成为强国,其在北极地区获得利益的动作可能造成世界的恐慌”。
雅各布森预计,中国将在下一个五年计划内对北极地区的海洋管理做出“前所未有的专门”阐述。中国政府已在研究包括法律,军事和交通等十个方面的北极问题的论文报告。她说,未来北极地区的未知资源可能导致国际紧张局势。中国计划将与北极航运/资源利益相关国家进行合作,比如日本和韩国,都可能支持北极的航运路线。
这份报告称,近一半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都是依赖航运创造的,如果每年夏天从上海到汉堡的航线能缩短至6400公里的话,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会有更大的收益。
文章透露,该报告还声称,“由于海盗之患,传统路线上通过苏伊士运河的保险费用飙升了十倍以上,由此,北欧国家可以成为中国通往欧洲的新大门''。据悉北极地区的夏季经常性航线预计会在2013年至2060年范围内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