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价能否扭转航运颓势?
www.jctrans.com 2009-4-26 12:28:00 现代物流报
日前,上海航运交易所指出,在上海等船公司的努力下,多条航线于4月1日提升了运价,拉动中国及上海地区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的上升。 业内人士表示,此前通过调整运力,部分集装箱船队已在闲置中,但不足以阻止运费的跌势,可见有关做法效用有限。其他的降低成本吸引货量的措施,包括寻求港口营运商降低港口收费、取消附加费和免费仓储,并取消和延迟新船订单等等都没有明显的效果。航运公司大多认为,只有增加运费,才是最直接确保船公司总收入的可行办法。 欧洲线成功涨价 在步入今年第二季度之际,航运市场出现了运费涨价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条航线已于4月1日起开始执行提价计划,其中以欧洲航线提价最为成功,该航线运价一次性上涨了200~300美元 (每标箱,下同),市场运价达到了500~600美元。 “实际上,此次海运费的上升并非因为市场行情的好转,也不是市场复苏的征兆,主要是班轮公司共同提价的结果。”中远集运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早在今年3月份,各船公司就已抛出涨价言论。当时,马士基率先表示,从4月1日起,调高亚洲至南美东岸航线运费,至500美元,亚洲至南美西岸航线运费则增至300美元,地中海至北美航线亦会增至200美元,以及每大柜250美元。随后,法国达飞轮船、汉堡航运、地中海航运、长荣等船公司也相继宣布提价。此外,除单独的船公司宣布提价,一些班轮组织也开始了涨价行动,亚洲区内商讨协议(IADA)成员也同意在 4月调高亚洲区内线运费。中海集运亦在其2008年财报中告之,正在积极与其他班轮公司一起,全力维护航线运价的恢复与稳定,各项计划自2009年4月份起推行。 “这也是无奈之举,我们已经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减少亏损了。”中海集运的唐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有分析指出,虽然在3月各船公司已经抛出了涨价的言论,但那时还只处于观望阶段。由于现在航运市场依然低迷,而海运费似乎仍将向下位持续,未能看到何时复苏,只能率先作出反应。 不过,尽管多条航线运价已成功上涨,但船公司表示,运价的增加并没有使船公司实现收支平衡,目前仍处亏损状态。 “算上涨幅度最大的欧洲航线,仍然达不到扭亏为盈的目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亏损。”唐伟说。 中远集运对此也表示认同: “这次提价并不能让船公司达到保本线,只是亏损有所降低。” 尽管如此,运费的上涨仍让不少船公司 “心动”。近期,中远集运一艘闲置的9500标箱集装箱船被重新启动,投入到欧亚航线运营。中远与韩进海运合作的一条大西洋航线也将升级运力,由3000 标箱提升至4000~5600标箱。中远还将一条中国至北美航线的运力由5400标箱提升至7500标箱。 需求或被打压 此次运价的上调虽然与运输需求并没有直接关系,但运价上调后带来的直接结果是需求量的下降。 “船公司在4月份涨价后,已经有部分货主持观望态度了。”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欧洲航线提价后,运输需求曾一度急剧下滑。目前,货量低位企稳,但反弹势头不强。部分船公司舱位利用率虽略有回升,但相较涨价前的 “爆舱”情形,仍相差甚远。 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最新发布的消息,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总体需求依旧平淡,各大航线运价 “颓势”难阻。欧洲航线货量再度受挫,保守估计比4月初涨价前下降了20%左右。欧洲航线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仅勉强维持在70%以上,地中海航线更是下降至6成左右的水平。只有北美航线货量止跌企稳,而日本航线则因 “五一”长假的日渐临近,国内多数生产企业赶在节前加速出货,致使货量有所上升。 船公司人士对此表示: “涨价后,总体货量并没有出现太过明显的变化。但运价高的船公司,装载率就会降低,为了保证装载率,有的船公司可能还会降价。目前,提价幅度最大的欧洲航线价格已经有下跌的趋势了。” 据其介绍,目前运价高的船公司装载率只有6成,而运价相对较低的船公司的装载率则能达到8~9成。以1万TEU的船计算,如果只有6成的装载率就意味着还有4000TEU是空的,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 涨价恐难持久 多条航线运价的成功上涨为船公司减轻了一定的经营压力,但在全球经济低迷、海运贸易需求难以短期内大幅提升的大背景下,业内人士仍在担忧:此次上涨行情恐难持久。 “调价之初的航线形势尚未明朗,市场观望气氛浓烈,加上大部分出口企业在月初并不急于出货,因此船公司单方面的调价计划能否贯彻到底仍需经过市场的考验。”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这样的担心并不是没有根据的,从各船公司提价步伐的不一致就可见一斑。 “虽然很多船公司宣称从4月1日就开始提价,但各自的步伐并不一致,有的船公司涨价则晚了一个多星期。按计划,货物在4月1日装船时就该以提价后的价格计算,但有的船公司却是以进口港的时间计算,这样就导致了提价的时间不一致。”唐伟称。 此前,上海航运交易所指出,欧洲航线运价上调仅是初战告捷,上涨的运价能否持续,要看今后的市场表现,如果船公司货量缩减明显,价格战将重新打响,运价可能将回归到3月的水平。 这一预测似乎正在应验。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最新消息,欧洲航线在货量持续收缩三周之后,运价开始下滑;北美航线货量虽止住降势,但迫于运力过剩的压力运价进一步走低;日本航线运价则继续低位震荡。 “此次涨价估计难以长期维持。”唐伟说, “欧洲航线为什么提价幅度最大,最主要的原因是该航线亏损已经非常严重,运价没法再低了,所以只能提价。而且此次提价也很可能是为进一步降价作准备。” 唐伟分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市场的运力太过供过于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困境只有削减运力,但难度却非常大。 货主渴求主导权 对于船公司的提价行为,下游的货主在理解之余,也不乏抱怨者。 “虽然此次提价确实是因为船公司亏损非常严重而迫不得已,但是船公司想提就提难免让人难以接受了。”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站在货主的角度看,当然是运价越低越好。但另一方面,运费船公司想提就提,货主也只能是默默承受。”中国货代协会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贸易的不对等性,国家没有把外贸和运输统一考虑。” 该负责人指出,在国际贸易中,国外很多国家往往鼓励出口使用CIF,进口使用FOB,即由卖方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港所需的运费和费用。但是国内进出口贸易商的方式恰好相反,出口使用FOB,进口则采用CIF。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基本上合约中都由国外公司指定航运公司,马士基、达飞等国外大型航运公司由此占据了大量的国际货运量。如此一来,中国货主即使不情愿选择马士基航运,却奈何不了法律条约的约束。而此时,国内的运输企业,比如中远、中海,所运输的也多是二手货,即外商指定某个货代,该货代再通过中远或中海运输,而并不是由中国货主自己通过中远或中海运输。 “究其原因是国家太过关注出口指标。国家为了促进出口增长,采取了出口退税、资金扶植等措施,这样就算企业没有挣到钱,也还有出口退税和政府资金扶植补助,使得企业想方设法出口,进一步导致运价主导权掌握在外商手中,由它来指定由哪个船公司运输。同时,国家也忽略了企业能不能收到钱,运输合同能不能履行、风险能不能得到控制等因素。”该负责人进一步分析。 “我们的企业既没有运输主导权,也没有定价权,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把外贸和运输统一起来。”他说。 业内专家指出,海运费涨价是否能扭转目前航运的疲势,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加费打压需求前景不被看好,毕竟集装箱航运能够回暖,主要看的还是美国和欧洲的消费市场。一旦世界经济未能出现复苏,那么,任何的人为都将显得苍白无力。目前班轮提价虽然只在于稳定自己收入,保障运力不被恶性循环才出的一招,执行起来也是困难重重,效果更是难以预测。而实际上,作为航运的每一分子,更应该从维护整体利益出发,毕竟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最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