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有一个著名的海员招聘市场。记者在这个市场看到,大到世界著名的国际航运公司,小到“一条船”形式的小型客轮公司,都在这里摆摊设点或派驻猎头代理,而招聘的职位也从大副、轮机长等高级职位到清洁工、客舱吧台服务员等一应俱全。尽管万里之外的索马里海域已成为人人谈之色变的“恐怖之角”,但来这里应聘的海员还是络绎不绝。“菲律宾海员联合会”主席拉米雷斯更是语出惊人:菲律宾海员的求职欲望几乎没有受到海盗因素的影响,“他们即便曾经成为海盗的人质,也想在获释后立即重返船上!”
为什么在海盗猖獗的今天,菲律宾海员依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马尼拉时报》近日所做的调查报道也许能提供一些答案。
首先自然是高薪的诱惑。根据目前的市场行情,如果一个菲律宾人成为国际海员,即便是职位最低的勤杂工也能得到800美元的月薪,而高级船员则可能挣到8000美元,这几乎是马尼拉许多公司白领薪水的15倍。在菲律宾,一个国际海员的收入所得完全可以养活一个四口之家。
其次,菲律宾海员的上岗竞争也十分激烈。在这个号称“世界最大的航海国家”,每年有6万名青年进入全国89所航海学校学习,只有2.5万人能够顺利毕业,而其中只有一半能在当年顺利地谋得一份职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生都只能当个普通海员,只有5000名幸运儿能够再次进入航海学校深造,成为令人羡慕的高级海员。在这种残酷的竞争态势之下,难怪菲律宾海员都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从人质到再上岗的迅速“转身”。
在这支繁荣兴盛的国际海员大军背后,其实还有菲律宾政府近50年的政策指引和扶持。早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菲律宾政府就抓住了国际海员劳工奇缺的机遇,在法律法规方面鼓励菲律宾青壮年到海外国家和商船上谋生,并由政府提供免费体检和职业培训。正是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大批菲律宾青年涌向国际航运公司的商船队寻觅工作,使海员输出逐步成为菲律宾的一项支柱产业和重要的创汇源泉。据菲律宾央行统计,仅去年前9个月,菲籍海员汇回国内的汇款就达到近24亿美元,比前年同期增加了43%,占整个菲劳海外汇款总额的近五分之一。
2009年注定是“最困难的一年”
“菲律宾海员联合会”主席拉米雷斯非常自豪地认为,菲律宾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受船东欢迎的海员,因为他们具备英语好、训练有素和能够适应多种文化背景的优势。一位外国船员中介公司的管理人员也曾表示,从豪华游轮、巨型油槽船到集装箱船只,许多航运业者都偏好雇用菲律宾船员。或许索马里海盗挡不住菲律宾人出海的脚步,金融海啸的冲击却可能让他们中的很多人一时间“望洋兴叹”。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近几年行情一直看好的全球航运市场也在遭遇一场不折不扣的海啸。有报道指出,由于全球贸易量和货运下滑,航运业的需求大减,许多航运公司在过去3个月来只能靠原有客户勉强维持,已渐渐无以为继,在这种大环境下菲律宾大批海员不可避免地面临失业危险。
据有关数字显示,去年1月至10月间,菲律宾海员出海人数已经比前年同期减少了2.3%。菲律宾劳工部官员索里亚诺最近表示,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大约57万菲律宾海外劳工可能面临失业风险,其中就包括13万名海员。而经济专家们预测,金融危机的后续效还正在逐步显现,大多遭受金融风暴重创的企业可能在2009年之后才开始裁员,其中航运业将在第一季度出现裁员潮,而最乐观的估计则是直至下半年才能逐步恢复元气。
事实上,菲律宾海员当前的境遇只是整个菲律宾经济的一个缩影,“猛于索马里海盗”的金融海啸对这个国家的冲击已经体现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受出口疲软、外国直接投资锐减、通胀率上升等影响,去年前三个季度菲律宾经济增长率仅为4.6%,远远低于前年全年的7.3%。菲海外劳工汇款虽然去年仍可达到创纪录的170亿美元,然而随着大批劳工即将下岗,2009年注定是“最困难的一年”。
好在严冬中还有希望。一家跨国公司近日进行的商业乐观/悲观指数调查显示,菲律宾的私营商业部门以65%的乐观指数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印度和博茨瓦纳。其中固然有菲律宾人的天生乐观的性格因素,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个国家积极看待和应对危机的态度与信心。“世界经济或许会放缓,但仍会有商品必须从地球这一角运到另一角”。正如这句话所言,相信历尽大风大浪的菲律宾海员,在东非海盗与金融海啸的夹缝之中,仍能打通一条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