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航运业持续低迷,码头作业费等附加费却逆势上扬,对此,3月27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东方海外、阳明海运等7家集装箱班轮运输公司主动致函,承诺调减码头作业费。这已经是本月内第二批船运公司调减码头作业费,算上月初11家公司调减费用,目前我国共有18家船运公司预计每年合计减费46亿元。不过业内仍担忧,在我国航运业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船运公司降费或面临盈利难题,未来或需船运公司结成联盟或兼并重组,将过剩的运力与航线重新整合,共渡难关。
据了解,船运公司会向有进出口需求的企业收取少则6-7种,多则十几种附加费,码头作业费就是其中占比较大的一种。航运业资深专家吴明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不久后,全球经济陷入低迷,航运业也随之走入低谷,但相较于别国,中国的经济复苏较快且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由此成为了航运业的“香饽饽”。当时船运公司向进出口企业收取的费用分为运费和附加费两种,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不少船运公司恶意竞争,给有运输需求的客户开出相当于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的运价,即“零运费”和“负运费”以恶性杀价扰乱价格市场,妨碍公平竞争。
“但船运公司要想生存必须盈利,当时运费较低,就有船运动了抬高附加费的念头”,吴明华表示,当时有部分船运向进出口企业收取的附加费逆势上扬,只升不降,以附加费赚取利润补偿运费的亏损,导致了运费极低、附加费较高的现象,价格结构扭曲。为了遏制这一现象,近两年,我国规定船运公司制定的运费必须向交通部备案,否则将处以2万元至10万元罚款,且近期加大监察力度,对不按备案价格要价的多家船运公司进行处罚,业界指出,本次船运公司主动降低高昂的附加费,也是我国不断对市场进行引导与规范的体现。
不过吴明华坦言,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船运业正经历近200年以来最漫长的“寒冬”,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国超过95%的船运公司出现亏损,小型船企纷纷破产倒闭,大型船企加速兼并重组、抱团取暖,然而即使是这样,目前仍有超过8成的船企面临亏损,本次18家船运公司承诺每年下调近50亿元费用,也几乎就意味着收入再减50亿元,或致企业盈利雪上加霜。
对此,吴明华建议称,即使产业低迷,但一味的恶意低价竞争,依靠附加费补偿利润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越是低迷之时,船运公司就越需提高核心竞争力,可以相互结成联盟或兼并重组,将过剩的运力与航线重新整合,共渡难关。去年,中远集团与中海集团重组成立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业界分析,这可以使两家企业共同开发客户、开拓新兴市场,在航运和船舶修建等领域实现资源共享,从而降低成本,并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即是央企重组整合的典型案例,也可供其他航运公司参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