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中远中海合并猜想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4-2-24 14:17:00 21世纪经济报

导读:两家航运央企再度密切合作。2月13日,中远集团与中海集团在北京远洋大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两家航运央企再度密切合作。2月13日,中远集团与中海集团在北京远洋大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协议内容,双方的合作层次将较以往更为紧密,涉猎范围广且深。

  业务结构高度重合的两家公司,是否会在内外形势的压迫下重新考虑合并的路径?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刘斌认为,重组是两家公司的救赎之路,如今也是最佳时机。但除了刘斌以外,接受记者采访的其他专家、企业高管多断然否决两家公司会走上重组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国资委了解到,目前国资委并没有这两家央企重组的提案。一家央企的高管称,中海与中远合并之难,仅国资委推动都不行,很可能需要副总理以上级别的高层意向坚决方能破局。

  全面战略合作

  在2月13日的协议签署现场,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的最高层领导悉数到场。据了解,协议本着“着眼长远、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在业务发展和项目投资方面优先考虑将对方作为合作伙伴。

  中远和中海将通过建立战略联盟、开展合资合作、协调资源配置、互为供应服务商、共同开发客户、开拓新兴市场等方式,在航运、码头、物流、船舶修造等领域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资源共享的发展机制。

  这一协议内容,较以往有了重大突破。“简单来说,就是全面深入”,中远集团一位管理层表示。

  在此之前,两家央企旗下的公司中远集运和中海集运,已经于2012年年初就开始探索合作。最初双方是在2012年3月份开始对欧美等主干航线实施提价计划,并明确提出“双方共同成立专项小组”,推进合作事宜。按照当时的设想,合作将扩大航线覆盖面,降低运营成本,后续合作领域还包括箱管等。

  随后2012年10月,中远和中海签署了《中海集运与中远集运内贸航线合作协议》,计划将在内贸东北/华北至福建/汕头航线上共同投船、合作经营。这是两家公司首次在中国内贸集装箱航线上的合作,而且在方式上从以往的互享舱位、互买舱位,到共同投船,双方的合作更为紧密,透露出不同寻常的信号。

  有了前两年的基础,如今中远和中海的合作全面升级为整个集团层面、各业务层面的合作,就变得顺其自然。

  两家公司的高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道:目前战略合作协议只是搭就框架,而未有具体的合作细节。就航线而言,目前合作的范围仅限在内贸航线,远洋航线尚未纳入。但双方不排除今后会在远洋航线上进行深入合作。除此以外,港口、码头、造船等方面,概以具体项目而定,比如双方互相支援对方拥有的港口码头设施,在汇率上予以大客户优惠,仓储方面共享资源等等。

  合并的下一步?

  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牵手之后,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个猜想:紧密合作后,双方是否有望进一步重组为一家央企?

  这个问题也是航运界的老话题。业界曾寄望这两家航运央企可以分拆各自的集装箱、散货和油轮业务进行合并,甚至直接整合。

  刘斌认为,两大航运巨头同为央企,公司管理层的交流非常频繁,甚至互为交流任用。现任中海集团总裁许立荣,原为中远集团副总裁;而中远集团总裁马泽华,则是中海集团原来的第二把手。人事的频繁交流,使得两家企业有着相似的企业文化和基因,而高度重合的业务,更使两家企业有着整合的基础。

  刘斌认为,目前航运市场的持续低迷态势以及新挑战,都要求中资航企必须提升自己的运力规模、成本优势以及运行效率,才能在日趋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中远和中海的合并能够将上述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目前两家央企都处于持续巨亏当中,重组的阻力也是最低的,因此这一时机恰逢其时。”

  2014年1月底,航运巨头赫伯罗特航运与南美轮船宣布合并,新公司运力规模将超过长荣航运跃升全球第四。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徐剑华认为,航运巨头之间已经逾8年没有新的重组案件,此时赫伯罗特提出并购案,说明P3联盟的成立,使得各单个航运公司的成本压力趋增,航运企业只能通过合并或者参与联盟才能降低运营成本,否则将被残酷淘汰。

  刘斌建议,中海和中远可以借鉴新加坡海皇集团合并美国总统轮船的方式,只做产权合并,而不做资产和管理架构的整合。双方保留独立运营的资格,但有了产权上的合作后,就会成为更大的利益集团,共享更多资源。

  合并需总理级别推动?

  对于更深的合作想法,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方面均不愿正面置评。在过去两年多时间内,两家公司的高管也曾多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否认该传闻。

  2月19日至21日,中远、中海两个集团内部多位人士异口同声向记者表示,合并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中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司高管表示,中远和中海的货运体系、全球网络均不相同,如要重组合并,恐怕会大伤元气,“要并购也要先看我们有没有整合的能力?”该高管称,目前同一家集团内部都会不时发生不同公司互相抢货,不协调的情况,更何况未来两个集团的内部整合,“应该承认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整合能力”。

  上述高管还解释道,如果真的走到合并之路,届时以哪家公司为主导恐怕会争论不休,加之两家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繁多,法律手续极其复杂。另外,两家公司的全球网络整合又是一大难题,按照国企并购的历史教训,这个过程往往会令各公司损失大量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得不偿失。

  中国船东协会副会长张守国也认为,探求两大集团的合并,当下并不是最合适的时机,牵扯层面太多,并非一时半会能够梳理清楚。徐剑华则认为,从中外运长航集团的重组案例推断,航运企业之间的重组困难重重,行政之手应该让位于市场之手。

  现在市场是否有意愿推动中远和中海重组?徐剑华认为并没有明显和强烈的信号。他表示:“如果合作协议或者战略联盟能够达到与重组同样的运营效果,何必强求重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亦从国资委了解到,尽管外部传言中远和中海合并重组多时,国资委内部尚无关于两家央企重组的提议。目前国资委的工作重心放在国资改革上,料短期内不会推动个别央企的重组案例。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央企高管坦率地向记者表示,中远和中海这两家央企的重组,即使国资委有意,都恐怕难以推动。两家公司的权重,以及涉及人事之深远,恐怕需要副总理级别的国家领导强力推动才可行,否则就永远只是传言而已。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