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中国远洋发布公告指出,2012年的利润仍大幅度亏损,或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接近中远集团的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中远很可能再度巨亏百亿元。
连续巨亏背景下,市场期待国家对航运予以救市。“国家要救行业,却不会救单个公司。”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大山向记者透露,航运业过去一年提交了多个救市提案,因争议颇多迟迟未能出台。“国家的救市措施将会着眼于长远,而非解决眼前亏损的企业。”他预计,救市方案将会在三月份两会之后才公开。
而那时,中远被“ST”无疑已经板上钉钉。2013年,中远只能打一场艰苦的避免退市之战。
难逃ST
2007年上市,2013年被“ST”。中国远洋的股市之旅,走得显然不太平坦。
中远投关部向记者表示,造成2012年持续大幅亏损的原因是,尽管2012年集装箱航运市场运价有所恢复,但全年总体水平仍不甚理想,干散货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波罗的海指数(BDI)全年平均值为920点,较2011年平均值1549点下跌40.6%,为该指数设立以来最为低迷的时期。燃油及相关成本则居高不下。公司的码头和物流业务虽然贡献盈利,但尚不足以弥补航运业务的亏损。
2012年前三季中远亏损64亿元,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2012年第四季度亏损面持续扩大,料亏损额逼近百亿。2012年或将成为中远上市六年来,第二大亏损年。2011年中远曾巨亏104亿元。
当时中远集团董事长魏家福在不同场合,呼吁救市,市场也传言政府很可能会出台相关措施,或注资或补贴,避免这艘“巨轮”被贴上“ST”的标签。
如今救市方案迟迟不出。贾大山向记者透露,数月内交通部和国务院内部反对的声音也很多。“救市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国家再有钱,也不能乱花纳税人的钱。”中远内部人士也向记者坦承,都目前为止,救市的措施显然不会到位,被“ST”的可能性极大。
反转大计
被“ST”之后,中国远洋必须在2013年扭亏,否则将面临退市的风险。
中远集团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中远确有准备了多个方案,尚待审议。按照审议流程,料在年报发布之前出炉的可能性比较低。
接近中远集团的人士向记者分析道,中远为避免退市,必须要在2013年获得盈利。而盈利手段除了祈祷航运市场突然转好外,就只能是做些资产配置的操作。
比如,中远上市公司将巨额亏损的散货业务卖给集团,免遭其拖累;其次通过减持所持有的股票资产获得现金收益,如中远旗下的中远太平洋可减持中集集团的股票等;或者中远可将所持有的船出售转租,由此获得盈利收入。
“要学中海,中海就是靠出售资产来获得扭亏。”上述消息人士表示,中海集运和中海发展均在2012年聪明地做了些资产处置,避免了被“ST”的命运。2012年,中海集运先后处置了两批集装箱资产,第一次处置3-6年箱龄的自有集装箱,出售价格总计为3.586亿美元,交易盈利为1.12亿美元,按当前汇率计算税前盈利约为7亿元。第二次处置公司6-8年自有集装箱,出售总价为1.179亿美元,税前利润约2.2亿元。
但这些资产处置方式也有极大的风险。另一位市场分析师向记者表示,首先,中远在市场低迷期处理的资产只能按市场价出售,而其资产相当部分均是市场高位时购入,按市场价卖出产生不了溢价,折价卖等于损失国有资产,于其利润报表无益,“卖了等于白卖”。他还指出,即使能够吸引来国家的财政补贴或者注资,也只能改善其资产负债表,对其审计表无用,利润不佳仍将会被退市。
该分析师认为,中远肯定会想尽办法避免退市的结果,但其可操作的空间相当有限。他还指出,被“ST”之后,公募基金都将被禁止购买中远,股票前景未明。
记者从船东协会了解到,中远等船公司曾申请国家予以拆旧船补贴,拟将15年以上的25年以下的旧船也纳入补贴范围,一来可以帮助船公司更新船队,提升长远竞争力,另一方面可借此帮造船业走出困境。
贾大山则指出,中远的问题,需要自己想办法,不能指望政府出手来救。他认为,政府的救市措施应着眼于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更多会从税收和融资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