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午后,费力克斯托港(Felixstowe)的工人们完成了8号和9号新泊位的最后建造工作。费力克斯托港是英国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而新泊位可容纳的货轮吨位远远超出目前订购中的最大船舶。
在与新泊位隔水相望的现有泊位,经常会停靠一些载重量高出7年前最大船舶近一倍的船,例如马士基航运(Maersk Line)可装载1.55万只标准箱(TEU)的E级船。
费力克斯托港的这一幕表明,规模革命继续改变着集装箱航运业——集装箱航运是全球化的世界物流体系的中坚力量。
如今,集装箱船似乎越造越大。今年2月,就在E级船打破集装箱货船尺寸纪录不到5年后,丹麦马士基集团(AP M?ller-Maersk)子公司马士基航运宣布将订购“三E级”船。新船1.8万标箱的载重量,让E级船保持的纪录又提升了16%。
对船舶尺寸的追逐点燃了一场辩论,其焦点就是船舶尺寸可以维持多快的增长速度,最终可增至什么尺寸,以及需要多少升级工作,才能让集装箱航运公司的管理系统跟得上一度不可想象的运营规模。
高管们希望,这可以让整个行业更加高效、专业化。
随着该行业陷入两年来第二次严重低迷,许多人也希望这可以带来更加一致的盈利。
新加坡海皇东方(Neptune Orient Lines)行政总裁云杜斯(Ron Widdows)以质疑该行业对船舶尺寸的痴迷追求而闻名。他表示,目前靠泊费力克斯托港的巨型船舶,以及很快会有更多船舶到来的威胁,正在压低航运公司的盈利。
云杜斯表示:“所有航运公司都在设法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货物填满这些巨型船舶。”
不过,即便是他的公司也感到有必要为至关重要的亚欧航线投资一些1万标箱的船舶,担心若没有这种规模效益,自己就可能在竞争中出局。
云杜斯表示:“我从来没有喜欢过这种超大型船舶。但很明显,至少在亚欧贸易中,如果没有一个有竞争力的成本结构,你就死定了。”
航运公司在引入超大新船时的主要考量十分简单。运载1.4万标箱箱的船舶,运营成本要比7000标箱的船舶低得多。
马士基航运首席执行官柯林(Eivind Kolding)是大船的拥趸。他在宣布订购三E级船舶时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该船平均每个集装箱的运营成本甚至比巨型E级船还要低26%。
但云杜斯和其他批评人士指出,如果此类巨型船舶做不到满载,它们相对更高的总运营成本,就会让它们变得相当不经济。如果载货量下降,船舶看起来可能只会半满,班轮航运公司就容易恐慌。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