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4月28日电 中国商务部官员28日在上海说,中国钢材进出口可能正在出现一个“历史性的拐点”,从长期的净进口转向净出口。
商务部外贸司官员马继宪援引最新统计数据说,2006年一季度,中国首次连续3个月出现钢材净出口的局面,整个季度净出口钢材185.8万吨。其中3月份出口创出历史新高,出口量达281万吨,进口量仅179万吨,净出口102万吨。
自2004年起,随着中国钢铁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新增产能的急剧扩大,国产钢材对进口钢材的替代作用日益显现,其出口竞争能力也在不断加强,“出口上升、进口下降”的趋势不断延续。
2005年,中国钢材和钢坯合计已出现了46万吨的净出口量。但钢材依然是净进口,不过净进口量已从2004年的1504万吨大幅缩减到534.6万吨。
国家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统计分析处处长黄国华说,中国钢材出口目标地主要是韩国、美国和欧盟。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钢材,占到中国出口钢材总量的九成以上。
中国钢铁产能出现的阶段性过剩,被认为是支撑中国钢材出口增长的基本因素。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大钢材生产国,年产钢已超过3.5亿吨。2005年,中国粗钢消耗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2%。中国国内钢材表观消费量经过连续3年20%以上的高增长后,出现大幅回落,远低于同期钢产量的增速,阶段性供大于求使扩大出口成为中国钢厂的“必然选择”。
黄国华说,中国国内钢价每吨低于欧美市场100至200美元的“价差”,也直接提供了中国钢厂的出口动力。国产钢材的进口替代效应也在表现出来,以往作为进口最大品种的钢铁板材,2006年首季进口下降25.7%,而同期中国板材的出口则增长26.2%,占到中国钢材出口总量的46.9%。
国际市场担心中国钢材大量出口会冲击现有的市场格局。此间分析人士说,中国成为钢材净出口国可能会成为一个趋势,但中国政府对钢铁业的产业定位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也始终认为,不应过高估计中国钢材出口增长的能力,中国不大可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钢材净出口“大国”。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说,中国钢材进出口要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运行,“立足内需为主”,保持合理规模,实现互补双赢。
中国正在与世界上主要的贸易伙伴建立钢铁行业的官民对话机制,增进理解与合作,在协商的框架内解决贸易上的争端。中日、中韩的钢铁业对话机制已建立起来,并在具体的贸易协商上取得了成果。下一步将在中欧和中美之间建立这种对话。
商务部人士预测,2006年中国钢材净出口的局面可能还将保持下去。钢材进口也将维持一定的规模,主要是取向硅钢、部分高档家电和汽车用钢及部分特殊用钢。全年钢材进口量在2200万吨左右,出口量在2300万吨上下,净出口量控制在100万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