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电 多年来,煤炭一直是山西的“形象代表”。而2005年7月11日“科学发展观采访团”在我省采访时,却发现在山西不仅煤炭“老大”的地位已让位于钢铁,而且煤炭行业本身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山西省煤炭行业一位领导用一句话总结了这种变化:今日之煤已非昨日之煤。
山西煤炭变“大”了。近年来,全省煤炭生产不断向大型化、集约化迈进,从今年开始,全省将不再审批单井能力小于30万吨的矿井,省煤炭工业局负责人表示,到今年末,重点产煤县将全部淘汰年产9万吨以下的矿井。与此同时,一批通过“强强联合”组成的巨型煤炭企业开始称雄市场。
山西煤炭长“高”了。矿井生产能力的提高,相应带来了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全省3788座地方煤矿中,有2256座完成了采煤方式改革,平均单井产量达到15万吨,资源回收率从20%提高到了70%。
山西煤炭变“精”了。近年来全省煤炭企业洗选加工能力不断扩大,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附加值不断提高。目前,全省共有洗煤厂800多座,煤炭洗选能力达3亿吨,全省原煤入洗率为56%,其中国有重点煤炭达到90%。此外,针对用户要求生产的块煤、喷吹煤等品种不断增加,提高了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山西煤炭变“长”了。山西省近年来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以“煤—焦—化”和“煤—电—铝”为主的两条产业链,带动了山西的焦化产业和电厂建设,促进了冶炼产业的发展,煤化工行业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