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浙商“发兵”边贸
据悉,边贸市场大多源于边民互市点,根据国家政策,两国边民可持有效证件自由进入中国境内的边民互市点购买生活必需品,价值在3000元以下的货物不用缴纳关税。精明的浙江商人从中发现了巨大商机,以纺织品、服装、皮革、低压电器等传统的“浙江制造”赴边陲掘金。经过多年努力,当初的肩背人扛已发展为现在的大型商贸城。
目前中越、中缅边境是浙商兴办市场最活跃的地区。目前仅在广西从事边境贸易的浙商就有2万多人,每年出口到越南的交易额达20多亿元,其中60%以上是浙江产品。
除了中越、中缅边境,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中俄、中蒙、中哈、中吉、中塔、中巴边境上,浙商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目前浙商的边境贸易,还带动了我省对越南、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境外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
让我们一起关注边贸、关注浙商创新边贸交易模式。
十万人投身边境贸易大流通
浙商打造“口岸经济”新模式
从林深草密的西南边陲到戈壁茫茫的西北边疆,再到白雪皑皑的东北边境,绵延数千公里的边境线上如今活跃着一支响当当的边贸“浙军”。来自省工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浙商在边境沿线开设的市场已达69家,从事边境贸易的浙商超过10万人,年成交额突破100亿元。
量的扩张固然令人欣喜,质的提升更难能可贵。今年以来,浙商边贸的业态发生了一系列“裂变”,从最初“单枪匹马”的易货贸易,到抱团投资兴建边贸市场、商城,进而大手笔打造“口岸经济”新模式、构筑边贸物流通道,由浙商串结的边贸产业链、市场营销链正从低端一步步攀向高端。
中俄边贸
打造“口岸经济”新模式
9月19日,“嘭、嘭……”打桩机富有节奏的撞击声打破了东北边陲绥芬河畔的静谧。一座占地2.81平方公里、总投资5亿元的浙江工贸园不久后将矗立在有“边贸经济特区”之称的中俄东宁——波尔塔夫互市贸易区中方一侧,距俄罗斯仅2000米之遥。
随同浙江工贸园一起破土的是“口岸经济”这一全新的边贸模式。
作为我省第二大出口市场的俄罗斯,浙江出产的服装、鞋帽、皮革制品、小家电等日用商品一直都是那里的抢手货。然而,一连串“灰色清关”事件却让浙商吃到了“苦头”。由于浙商对俄边贸一直以民间贸易为主,采用包机、包税方式向俄罗斯出口商品,在俄方提高了进口关税,加强了对进口货物监管后,一些浙商贸然采取变通手段进行“灰色通关”,结果货物被焚、人员被关押,原先平坦的浙俄边贸之路由此变得崎岖起来。
面对困局,善于捕捉机会的优秀禀赋令浙商脱颖而出。浙江运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作明从俄方贸易政策的调整中看到了新的边贸发展空间:俄方调高的是成品关税,半成品与配件的关税却下降了。这就是机遇!在中俄互市贸易区设立浙江工贸园,向俄罗斯出口半成品的强烈冲动油然而生。
王作明算了笔账:传统的成品出口,进入俄方市场的关税高达60%至140%,而半成品关税仅10%至15%。浙江工贸园建成后,先以半成品出口,再到“互贸区”俄境内由中方创办的组装厂“升级”为成品销往俄罗斯。这样非但能规避“灰色清关”的风险,而且可以合法地避税50%至120%,企业的赢利空间远比传统的成品出口大!
省中小企业局相关人士认为,浙江工贸园不仅能为浙江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辟设一条“安全通道”,更重要的还将搭起一块“口岸跳板”。借助这座边贸平台,浙商除了继续拉动传统轻工产品向俄方的出口外,还能充分利用口岸的自然资源和政策优惠,拓展建材、食品加工与能源开发等边贸新领域,进一步拉伸边贸产业链;同时,通过俄罗斯这块“跳板”可以向毗邻的独联体国家、欧美市场辐射延伸,为浙江商品编织起一条全新的国际市场营销链。
中亚边贸
构筑外贸物流大通道
如果说王作明是找准了政策的合理空间“闪展腾挪”的话,那么新疆广汇集团董事长钱金耐在西北边陲的“长袖善舞”,更多的是倚仗温州商人灵敏的市场“嗅觉”与良好的大局观。
钱金耐把自己投资5亿元、占地140亩的乌鲁木齐国际采购基地取名为“新疆火车头”显然有着深意。在他看来,新疆堪称西部边贸的“桥头堡”,一头与中亚、南亚八国接壤;另一头则依托西部大开发的优势,连结着广袤的内陆腹地与沿海发达地区。这种独特区域位置的背后蕴藏的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东部、西部两种资源,而所缺的正是纽带的连结。
在这里不仅汇聚了杭州、宁波、绍兴、温州、义乌等地的纺织品、童装、皮具、皮鞋、小家电、五金制品等众多典型“浙派”商品,也吸引了浙江、上海、江苏、广东、福建等1000余家生产厂商入驻。相比之下,浙江货在中亚地区边贸中享有更高的市场知名度与美誉度,因而当仁不让地成为西部边贸的“领头羊”,目前浙江商品占新疆边贸出口的比重已近30%。
支撑有形物流中心的背后是一条无形的物流大通道。火车头国际采购基地“连结两头,服务中间”,一手拥握中亚8国市场空间,一手牵引内地市场、沿海产业生产基地,构建起一条连结“长三角—珠三角—乌鲁木齐—周边八国”的大外贸物流通道。
眼下,火车头国际采购基地正有条不紊地“内引外联”:对内,“火车头”已先后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9个沿海发达城市建立了区域性联盟,并与30多家行业协会建立行业联盟;对外,已分别在吉尔吉斯坦比什凯克、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阿塞拜疆巴库、塔吉克斯坦杜尚别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同时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促姆集团、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巴拉霍克市场、ADEM市场、亚联市场、吉尔吉斯坦比什凯克多尔多依市场、大唐中国商品分拨中心、奥什市友好市场、卡拉苏市场等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开局如此顺畅,更让钱金耐意气风发:“广汇集团将全力把‘火车头’打造成为西部边贸真正的‘火车头’。”
俄罗斯市场
“钱景”迷人
曾被人视为偏远蛮荒之地的一些中俄边境口岸,如今正成为越来越多浙江商人眼中的又一块淘金热土。日前从浙江省中小企业局获悉,目前常年活跃在黑龙江省东宁县、绥芬河市等重要边贸口岸的浙江商人共有2万余人,凭借这里的绿色通道,每年对俄贸易的成交额达14亿美元左右。
中俄边贸口岸
成浙商淘金“宝地”
绥芬河是一个坐落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边陲县级市,但就是这样一个只有12万人口的弹丸之地,如今其外地与本地人口的比例已远远超过一比一。在此几乎可以寻到全国各地人的踪影。
吸引全国各地人集聚绥芬河的一个重要原因,缘于其“对俄第一口岸”的边贸优势。据了解,每年俄罗斯人从绥芬河扛出的货物有100亿元,而每天全国各地进出绥芬河的货车也有4000多台。
而在这个商机涌动的城市里,可以见到最多的外地人当属浙江人。不少浙江人的命运还紧紧跟这座城市连在了一起。“虽然绥芬河城市不大,但是这里商机无限。”绥芬河市浙江商会会长祝琦云说,“在绥芬河做生意的浙江人正以20%左右的速度在逐年递增。”
祝琦云是做房地产项目的,两年前,他与人合作在绥芬河投资1个多亿兴建的新东方商厦,目前已成为俄罗斯商人购物和休闲的理想去处,夏秋两季,每天到这里光顾的俄罗斯客商有近2000人,日均成交额达400万元以上。特别是其中的皮革城,目前是国内惟一的对俄皮革交易市场,交易额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激增。来自台州市的张志新在新东方商厦租用了约200平方米摊位,经营皮革等商品,今年已获利100多万元。
今年8月份,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吴家曦在率团赴黑龙江省参加全国乡镇企业、民营企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暨对俄经贸洽谈会时,还专门对浙江企业在中俄边境从事贸易活动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据他介绍,目前常年活跃在黑龙江省东宁县、绥芬河市等重要边贸口岸的浙江商人共有2万余人,凭借这里的绿色通道,每年对俄贸易的成交额达14亿美元左右。
“浙江产品在俄罗斯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2003年浙江与俄贸易额为11.5亿美元,同比劲增69.3%,其中出口8.33亿美元,增长59.6%。俄罗斯已成为浙江出口的第二大市场。”浙江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赖存理说,有人估计浙江对俄出口总额中只有三分之一列入海关统计,也就是说还有16亿美元未统计在内,加起来就是24亿美元。
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拉动浙江企业扩大对俄罗斯及周边国家出口年均达300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皮革制品几乎占了俄罗斯市场的半壁江山。
俄罗斯市场“钱景”迷人
“俄罗斯人钱包虽然并不很鼓,但他们比较会享受,信奉‘今日有钱今日花,明天没钱借着花’的消费理念,对商家来说是理想的消费者。俄还是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未饱和市场。质量中上等、价位中低档的浙江商品,很受俄罗斯人的欢迎。”绥芬河浙江商会副会长冯济堂说,俄罗斯市场的“钱景”相当迷人。
目前对浙江的经营者来说,有几个方面的市场是颇具吸引力的。一是俄罗斯市场对轻纺产品的需求近年来大幅攀升。据有关资料显示,俄罗斯每年短缺棉布48亿平方米,丝绸9亿平方米,鞋袜各6亿双,轻纺产品依赖进口达136亿美元。二是对家用电器需求旺盛。随着俄罗斯家电普及化的加快,未来几年,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高档家电需求将以每年15%的幅度递增。三是建材市场“钱景”更为迷人。近两年,俄罗斯全国建造了1.3亿平方米工业用房和9000万平方米居民住宅,近期急需大量的装饰材料,而中国的建材质优价廉,同类产品要比欧洲便宜一半左右,因而成为俄商的首选产品。
浙江制造叫响东盟市场
近百浙企亮相东盟博览会
导报讯 在日前开幕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近百家浙江企业参展亮相。对于他们来说,越南、泰国等东盟十国,就是又一个新“战场”。
据省外经贸厅介绍,东盟已经成为我省继欧盟、美国、日本之后的第四大贸易伙伴。2004年全省对东盟十国出口总额达35.38亿美元,今年1月至9月浙江向东盟出口额达30.89亿美元,同比增长21.06%。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速推进,东盟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仅2005年上半年东盟各国在建的基础设施花费就达300多亿美元。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五金机电产品,为我国五金机电产品出口创造了更多机会。我省的摩托车及其配件、工业用缝纫机、轴承、五金工具、电子产品、日用小百货等很适合东盟市场。在新加坡建立的“浙江城”影响很大,并可辐射到与新加坡相邻的东盟各国。“浙江制造”,正在成为东盟国家的流行“商标”。
“已经有20万浙商入桂‘淘金’,”广西浙江企业联合会副会长胡林水说,“他们以浙江为生产基地,将东盟作为销售市场,只要是浙江产品,这里都能买到。”仅仅一个凭祥口岸,永康小五金一年就卖到越南2亿多元。大量浙货的涌入,必然带来激烈的竞争。
长城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国贸部总经理陈立对东盟市场相当看好,他说:“东盟十国的工业产品跟我们有相当大的互补性,只要市场策略得当,温州电器产品的空间还是很大的。”2003年,他们分别在泰国和印尼建立了合资工厂,一是看中当地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二是利用两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拓市力度。预计公司明年在东盟的销售额将达到1000万美元。
钱江集团温岭市钱江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博览会上的展位陷入了重庆摩托车的“包围圈”,在东盟市场上,他们也遇到了类似情况。公司出口科科长丁加乐告诉笔者,在东盟市场上,目前还是重庆摩托车占绝对优势。1997年钱江摩托就在印度尼西亚开设了分公司,但2000年时不得不撤回国内。“价格太低了,中国企业间相互打价格战,无利可图。”不过现在钱江摩托已经制订了差异化竞争的战略,意图重新“杀”回东南亚市场。